• 65阅读
  • 0回复

大柏地人民绿化荒山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9
第2版()
专栏:

大柏地人民绿化荒山侧记
大柏地,位于江西省瑞金县北部山区。一九三三年,毛主席回忆工农红军在这里打了大胜仗的情景,写下了光辉词篇《菩萨蛮·大柏地》。
现在的大柏地,大小数十个山头,长满了杉木幼林,郁郁葱葱。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柏地满山树木,田肥粮丰。红军离开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放火烧山,这里变得光山秃岭,田园荒芜。解放后,大柏地人民重建家园,封山育林,光山变青山,荒地变良田。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这里植树造林缺乏统一规划,山上长的全是芭茅杂柴,“远看一片青,近看无用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重新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经过广大群众的艰苦奋战,大柏地公社和国营关山林场近两年里共营造了两万多亩用材林,促进了农业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获得很大发展。
开始时,大柏地公社的社员们为了不占用粮田,在杂柴、芭茅丛生的深山沟里办起了林场,开荒育苗。每年冬春,人们顶着风雨栽树,干得热气腾腾。在公社林场的带动下,各个大队、生产队也开展了造林活动。去年一春,全公社造林三千多亩。现在,各个大队也都办起了林场。
大柏地公社人少田多山多,大片山地无力经营。文化大革命中,国营关山林场诞生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林场两年间造林一万多亩,造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为国家节约投资十多万元,成为全省林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
麻子垇工地有个由十三名女青年组成的女工班,担负着全场的育苗任务。去年五月,遇到干旱,幼苗叶片雕萎,生长缓慢。女工班的青年们挑水抗旱,战胜了“旱老虎”,一块块杉木幼苗茁壮生长,保证了大面积造林的需要。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