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开荒扩种灭钉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20
第3版()
专栏:

开荒扩种灭钉螺
广东省清远县大厂围农场,地处琶江下游,境内河沟纵横,地势低洼,荆棘丛生。过去,“旱天一把刀,落雨一团糟,三天无雨车头响,落雨三天变汪洋。”这里是个严重的血吸虫病疫区。早在一九五六年,他们就用铲草、土埋、药杀等办法消灭钉螺。但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始终未能消灭钉螺和血吸虫病。
大厂围农场革委会成立后,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派出领导成员深入生产队调查研究。大厂围农场一、三两队实行灭螺与开荒扩种相结合,使荒滩变成肥沃水稻田。由于反复深犁细耙,晒泥沤田,彻底改变了钉螺的孳生环境,一年后再也没有查到一个钉螺,并获得水稻单造亩产五百八十斤的收成。农场革委会从这两个队的实践中得到了启发,认真地分析了本场的疫情:大厂围地低、塘水深、水草密、树头多,正适合钉螺孳生,用土埋、药杀、铲草等方法只能破坏一部分钉螺孳生地,没有根本改变条件。如果结合兴修水利、开荒扩种,每年翻耕几次,平整土地,结合除草、施肥、撒农药,就能改变环境,钉螺不能孳生。他们决定在全农场开展开荒扩种灭螺送“瘟神”的活动。
农场革委会遵循毛主席关于“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教导,在开荒扩种灭螺前,由贫下中农、干部、血防人员的代表组成了三结合调查队。他们经过几天的调查和勘察工作,摸清了一条条水系,查清一片片螺源,逐沟计算出了钉螺面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制订出开荒扩种灭螺规划。
在开荒扩种灭螺中,大厂围农场各个生产队采用“挤”、“插”的方法,妥善安排灭螺与生产。“挤”就是将生产与灭螺排队,统一安排,挤出时间突击干;“插”就是把灭螺插入生产当中,结合进行,见缝插针经常干。一九七○年,全场在春、夏、秋三季结合田间管理和兴修水利,打了六次歼灭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大厂围农场由于把灭螺与开荒扩种结合起来,既消灭了钉螺,又增加了生产。几次复查都未发现过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实现了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现在,广大群众体质普遍增强,劳动效率大大提高,革命热气腾腾,生产蒸蒸日上。全农场耕地面积比一九六七年增加三分之一。一九七○年粮食总产达到四百二十二万斤,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一倍。农场办企业和林、牧、副、渔各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家高兴地说:“开荒扩种灭螺威力大,送走瘟神人人夸;人寿年丰六畜旺,毛主席使我们有了幸福的家。”
广东省清远县联合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