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废电子管重新复活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21
第3版()
专栏:

废电子管重新复活了
曙光电子管厂工人 张敬仁
我厂每年都有不少电子管因质量不合要求,一箱一箱地倒进了垃圾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看到这些被废弃的电子管,心里很难过。难道就让这些电子管报废吗?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能不能使废电子管复活?如果能复活,那不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贡献吗?
有人听说我有这个想法就摇头。他们根据外国的文献资料,作出了废电子管“不能复活”的结论。我想起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教导,认为不能根据外国资料便轻易地判处废电子管的“死刑”。
我决心要探索出复活废电子管的道路来。实践出真知。我从垃圾堆里拣来了一百多只废电子管,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把废管与好管进行反复比较,反复解剖,观察电子管的构造原理,分析电子管为什么会报废。这样,我不仅摸清了电子管是由一些什么样的零件组成的,也找到了造成电参数不合格,使电子管报废的各种原因。
找到了电子管报废的原因以后,我就开始进行复活试验。我把废电子管用小锤子一敲,玻璃外壳“嘭”的一声炸裂了,我对里面的零件逐一进行了检查,拆除了不合格的零件,换上了新零件,然后重新套壳、封口、排气、老炼。经过试验鉴定,谁知一个也不合格。接着,我又进行了多次试验,还是不行。
这样辛辛苦苦地搞了半个月,没搞出什么名堂。我想,这大约是公鸡下蛋——没指望了。车间党支部书记帮助我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的教导,使我认识到:应当运用两点论对待失败,既要看到失败的一面,又要看到失败中包含着成功的因素。只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地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就能够变失败为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
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和同志们一起,对几次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因素,增强了信心。于是,我又找了二十多个废电子管继续进行试验。经过在试验室里对电子管整整观察了五个小时,我终于从电子管的主要零件——阴极上找到了失败的主要原因。原来是在敲碎电子管的玻璃壳时,“嘭”的一声骤然炸裂,外面的空气猛的一下冲到阴极和氧化物涂层上,而这种氧化物“娇”得很,经不起空气的突然冲击,产生膨胀,致使阴极降低放射能力。
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我吃饭、睡觉、走路都在琢磨这个问题。一次,我下班从工厂附近的菜地里经过,看见一个社员用水淋菜苗,受到很大启示。刚栽下的菜苗子,如果把一瓢水一下子浇下去,就会连根都冲出来;如果你慢慢淋下去,菜苗就立得住。根据同样道理,如果让空气慢慢进入真空管内,避免空气对阴极的突然冲击,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我把这个想法和同志们一说,大家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我继续进行试验。这次找了十个玻璃壳有微细裂痕的废电子管,这些废电子管都有点漏气。我用小锤子轻轻一敲,玻璃壳小声地响了一下就裂开了。由于不是骤然炸裂的,所以涂在阴极的氧化物,没有受到什么冲击。接着,我就更换零件,重新封口、排气、老炼。鉴定结果,证明这十只电子管完全合格,其中三只还达到了特级技术要求。
这次试验成功,对我鼓舞很大。我想,玻璃壳有裂痕的废电子管能够复活利用,玻璃壳没有裂痕的废电子管也一定能够复活利用,关键在于敲碎玻璃壳时,要避免空气对阴极的突然冲击。经过反复试验,我终于摸索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破壳方法,使玻璃壳无声无息地脱落。经过这样处理的废电子管,不仅提高了复活率,而且质量很好,大多数可以达到特级技术标准。
过去被资产阶级“专家”判了“死刑”的废电子管,重新复活了。这个经验在全厂推广以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据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