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当年两个模范乡 今日并肩向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22
第3版()
专栏:

当年两个模范乡 今日并肩向前进
江西省兴国县长冈大队和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大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主席表彰过的两个模范乡——长冈乡和才溪乡。今天,在长冈岭上和才溪河畔,又传颂着这两个大队的干部,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互相学习,继承和发扬当年革命老根据地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努力创造新的第一等工作的先进事迹。
(一)
一九七○年冬天,驻兴国县长冈大队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四连指战员,千里野营来到福建省才溪大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团队长、现在的才溪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刘永来,给四连指战员讲述了毛主席当年在才溪乡作社会调查的伟大革命实践。会上,四连连长把千里迢迢带来的珍贵礼物——毛主席当年在长冈乡作调查时劳动过的地里产的花生种籽,送给了才溪大队。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庆华接过种籽,心情格外激动。他想,亲人解放军是从长冈来的,请解放军介绍长冈大队的先进经验,这不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吗?林庆华紧紧握着连长的手,提出了这个要求。连长满口答应说:“好,我们来给你们两个大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搭个桥吧!”
第二天下午,才溪小学的礼堂里,人群挤得满满的,四连连长向才溪的干部和社员介绍了长冈大队的新面貌。
长冈,原是山青林密的地方,但是解放前这里的山林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变成了荒山秃岭,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粮食产量很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焕发了群众改天换地的斗志,长冈大队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组成调查小组,踏遍一个个山头,进行实地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山治水,自力更生办起了四个排灌站,开出了十多华里长的盘山渠道,把潋江水引上了长冈岭。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层层梯田和茶山、松柏山。一九七○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第一次跨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才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听了介绍,个个受到鼓舞,纷纷向大队党支部表决心:学大寨、赶长冈,一定奋力抓革命、促生产,为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这天深夜,才溪大队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党支部连夜召开支委会,对照长冈找差距。他们说:长冈的荒山秃岭能变样,而才溪的低产田一直没有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如长冈干部高,调查研究工作没有长冈干部搞得好。大家决心向长冈大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尽快改变才溪大队的面貌。
从这以后,才溪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一起,组成调查组,爬山涉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丘丘低产田的状况,制订出改造低产田的方案。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庆华来到属于溪枚生产队的大余坑,领着溪枚生产队的干部从坑尾走到坑头,仔细分析,决心要改造这片全大队出名的低产沙田。他们发现田里沙多,是由于每当下暴雨时,凶猛的山洪把沙子冲到田里,就决定在靠山两边开两条防洪沟,防止沙子灌田。当林庆华把方案拿到社员中讨论时,许多老贫农指出,这个方案只能解决问题的一半;大余坑土层薄,要改造大余坑,光开防洪沟不行,还要盖上一层肥泥。林庆华和溪枚生产队的干部根据老贫农的意见,修改了改造大余坑的方案。这个生产队的干部、社员扎扎实实地干了十七天,开挖了防洪沟;在一九七一年春耕前又把大余坑五十多亩沙质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肥泥,当年早稻平均亩产由过去的不到二百斤一跃达到五百多斤。现在,全大队一千四百多亩不同情况的低产田,都象大余坑一样得到了改造。
(二)
才溪大队向长冈大队学习,长冈大队同样向才溪大队学习。
长冈大队党总支的领导成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贫下中农出身的共产党员。党总支新成立时,他们办事情很注重调查研究。后来,有的同志自以为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工作起来就不那么细致了。针对这种情况,党总支决定:去学习才溪大队干部的好作风。
一九七一年三月,长冈大队党总支副书记黄忠兰和几个干部来到才溪大队。在毛主席当年在才溪乡开调查会的地方,两个大队的干部亲切地交谈搞好调查研究的体会。在交谈中,长冈大队干部从才溪大队干部讲的他们深入林地生产队的故事里受到很大的启发。
林地生产队在深山沟里,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社员居住分散,土地分散,耕作简单粗放,粮食亩产一直很低。为了帮助这个生产队改变面貌,才溪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庆华和党支部委员孙崇传来到这里开调查会,和生产队干部、社员共同商量为革命搞好科学种田的事。他们到了林地生产队,深入到社员家庭,宣传实行科学种田的好处。由于林庆华他们工作深入细致,调动了社员为革命实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这一年,林地生产队的早稻获得了丰收。
听到这段故事,黄忠兰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把才溪大队干部这种好作风带回长冈,推广开来。
黄忠兰他们从才溪大队学习回来以后,长冈大队党总支全体委员在毛主席当年召开调查会的旧址举办学习班。大家听了才溪大队的先进经验,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关于“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的教导,心里感到格外亲切。大家对照才溪大队找差距,自觉地斗私批修,决心向才溪大队干部学习,在调查研究上下苦功,过细地做工作,帮助后进队赶先进,推动先进队更先进。
黄忠兰来到岭背生产队蹲点。这个生产队是个后进队。过去,他曾几次到这个队解决队里不团结的问题,但是,总是解决不久又出现新的纠纷。这次他下决心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黄忠兰来到岭背生产队一个多月时间,吃住在贫下中农家里,白天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走村串户和社员谈心。有一天,生产队干部组织社员把吕屋门前几亩田里的肥土挑去改造新开的几亩沙坝田,社员来到田头时却议论纷纷,有的不同意挑,有的坚持要挑,因意见不同而争吵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黄忠兰深入下去访问了许多社员,发现原来就是那个平时走路低着头的所谓“老实”的伪保长,在背后煽阴风,点鬼火,利用封建宗族观念,挑动纠纷。黄忠兰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批斗了阶级敌人,使广大社员擦亮了眼睛,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革命团结。事后,广大群众把改造好的四亩多沙坝田叫做“团结田”。这个队的干部和群众由于团结战斗,去年粮食亩产由过去的四百多斤增加到八百二十斤,后进队跨进了先进行列。
(三)
一九七一年八月间,才溪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庆华、党支部委员孙崇传和妇女代表王石兰,满怀着早稻丰收后的喜悦心情,风尘仆仆来到长冈大队参观学习。
他们一下汽车,问起长冈大队部在什么地方时,当年长冈乡女赤卫连连长刘金莲把他们引进了两间陈旧的民房。这两间房子就是大队部。屋里放着几张普普通通的桌子和长凳,一切都显得简单、朴素。林庆华三人看到这情景,都说:“你们真是把革命老根据地人民艰苦奋斗的传统接过来发扬光大了啊!”刘金莲回答说:“大队干部坚持在这所房子里办公,思想上还展开了一番斗争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一九七○年,长冈大队粮食亩产跨过《纲要》,一九七一年早稻又获得丰收。这时,有的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和讲排场的思想,提出要盖一幢新办公室。这件事引起了大队党总支副书记谢长发的重视。他领着党总支全体委员,来到毛主席当年在长冈乡作调查时劳动过的地里参加劳动。在田头休息时,谢长发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接着说:“眼下又丰收了,有人提出要盖新办公室,大家合计一下看这房子要不要盖?”问题一提出来,大家就议论开了。党总支副书记万耀球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我们又来到这块地里参加劳动,使我想起毛主席当年在革命老根据地亲手培育的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当年的干部和群众呼吸相通,田头就是办公地点,膝盖就是办公桌,走到那里就在那里认真地调查研究,仔细地解决问题。现在,丰收了,决不能摆阔气,讲排场,丢了革命的老传统。”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党总支“一班人”的心田,光荣的革命传统激励着大家前进。他们表示:牢记革命传家宝,永走艰苦奋斗路。
第二天,大队干部把原来准备盖新办公室的一些木料、砖瓦等,送到四个自然村去修理小学校舍了。
听了刘金莲的介绍,林庆华心里很不平静。他对同来参观的孙崇传和王石兰说:“长冈大队的同志又给我们做出了好样子。我们得赶快回去好好整整早稻丰收后产生的骄傲松劲情绪。”
回到才溪,林庆华主持举办了大队党支部委员批修整风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反骄破满。在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大家接着研究夺取晚稻丰收的问题。这时,由于过去有自满情绪被忽略了的问题也一下子清楚地看到了:全大队晚稻面积比往年增加三分之一,而积肥工作却没有跟上,许多生产队都感到肥料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一致决定,立即发动群众大积农家肥。但是号召下去了,有的生产队却迟迟没有行动。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队党支部委员分头下到各生产队作调查。林庆华来到第四生产队,召开调查会,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贫下中农坦率地说:“不是人不积肥,也不是无肥可积,而是政策不落实。”
党支部针对这个情况,专门举办了党员、干部政策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政策问题的论述,增强大家的政策观念。干部认真执行了政策,就调动了社员积肥的积极性。人勤、肥多、禾苗壮,一九七一年,全大队在早稻比一九七○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三以后,晚稻也比上年增产了七万四千多斤。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