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曲阜县高家村大队勤俭办社 农业成本逐年降低 粮食产量连年上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27
第4版()
专栏:

曲阜县高家村大队勤俭办社
农业成本逐年降低 粮食产量连年上升
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五日电 怎样做到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而生产成本却逐年降低?山东省曲阜县东风公社高家村大队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配合一套有效的措施做到了这一点。
高家村大队一九七○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五百零六斤,农业成本占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七,每斤粮食的成本为二分五厘四。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亩产上升到一千五百三十八斤,农业成本占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每斤粮食的成本降为二分二厘。而在一九六四年,这个大队的平均亩产不过七百一十斤,每斤粮食的成本却高达五分八厘。现在全大队有公共积累五十九万元,除集体储备了丰足的粮食外,社员户户有余粮,多数户有余款。
这个大队前几年在讨论怎样创高产的时候,有些人曾经认为:“舍不得枪药打不着鸟。要想增产就得不惜本钱,在农业生产方面多投资。”大队党支部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是要花必要的投资的,但是,并不是说可以不计成本去搞增产。一定要遵照毛主席关于“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的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社,力求节约,做到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没有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路线,多花了钱还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于是,他们认真加强了对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思想教育,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厉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教导,回顾了一九六四年由于不注意节约,粮食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农业成本过高,结果既没有扩大公共积累,又不能增加社员收入的教训。经过教育,社员和干部们增产节约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勤俭办社形成了风气。
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大队党支部狠抓了以下几条降低农业成本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平整土地,使浇地既省水又节约电力。这个大队大干两个冬春,削岗填洼,打井办电,狠抓了农田基本建设,把全大队七百八十亩耕地整平划方,实现了园田化、水利化。
二、大积农家肥料,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养猪,现在已基本上达到一亩地一头猪,每年可积优质肥七百多万斤。同时,组织专人开展用肥的科学实验,做到合理施肥,节约用肥。
三、加强农机具的保管和维修。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这个大队添置的农业机械越来越多。大队培养了两名农机修理员和十几名农机手,做到“使用机器有专人,修理机械不出队”,大大节约了开支。
四、建立农作物病虫害观察研究小组,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既节省农药,又保证庄稼旺盛生长,高产稳产。
五、实行民主理财,严格财务会计制度,精打细算,全面减少开支,坚持把富日子当成穷日子过。干部带头执行财会制度,全大队没有一个人借支公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