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林海新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08
第2版()
专栏:

林海新村
在长白山区的茫茫林海之中,有一座新村,这就是万良公社的北山参场。
这里,有自己的汽车和拖拉机,有自办的小型发电站和粮谷饲料加工厂,生产、运输和后勤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他们以大寨为榜样,修起了水平梯田,造起了果园。在荒芜的北山上,已开发了一千五百多亩良田,并栽植了一万一千多丈园参。每年生产粮食五十多万斤,向国家交售人参二万多斤。公共积累达一百四十五万八千多元,集体储备粮十万斤。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不断改善。大部分社员住着砖瓦结构的民房。自办的广播站在林海里传播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小学校培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卫生所关怀着人们的健康,供销社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产需用……
然而,有谁知道,这林海新村竟是十六个人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上创建起来的哪!
艰苦创业
北山本来有过人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山村变成了废墟。从此,北山荒芜了二十多年。
一九五九年九月,共产党员李家友接过公社党委书记交给他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三篇光辉著作,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带领十五名阶级兄弟,扛着镐头,背着粮食,穿过五十华里的原始森林,来到北山。
十六名创业者在一棵老松树下落脚,用三块石头架起锅,安了“家”。
晚上,三名党员和十三名老贫农围坐在老松树下,升起个大火堆,党小组长李家友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吸收群众参加的党小组会议。他从怀里掏出《愚公移山》,读了一遍又一遍,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这里苦啊!但只要咱们有老愚公那股不怕困难,坚持战斗的劲头,我们就能靠几把镐头叫北山翻个身!”李家友的一席话,代表了十六个人的心声。老贫农纪义发激动地说:“咱们要象这棵老松树那样,不管山石多硬,也要把根扎下,不把北山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下山!”
为了和“老天爷”抢时间,争取上冻前把地开出来,十六个人一个意志:先开地,后盖房。
建设北山的战斗打响了。
白天,他们头顶蓝天,一镐一镐地刨草皮。晚上,他们点松明子修参池子。夜里,他们铺着地,盖着天,头枕木头轱辘,在老松树下露宿。紧张的劳动,过分的疲乏,大家一躺下就睡熟了。阵阵冷风吹在大家的脸上,层层寒露打在战友们的身上。李家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升起篝火,把温暖送给战友。下半夜,风更紧,露更凉,他怕战友们着凉生病,就把大家一个个地叫醒,烤暖了身子再睡下。就这样,他们坚持了四十多天,李家友的眼睛熬红了,身子熬瘦了,直到搭起个“地?子”,才算有了个避风遮露的“家”。
这四十天,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风餐露宿,终于战胜了“老天爷”,抢在上冻前修好了一千三百丈参池,开出了一百多亩农田,在改造北山的战斗中,迈出了第一步。
勤俭新曲
十二年过去了。北山的人口,一年一年增多;北山的事业,一天一天扩大。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下,这林海新村正一天天飞速发展。
当年为北山创业者挡风遮雨的老松树,更加苍劲;创业者们栽下的果树,如今已经成林。北山新村已增加到七百多人,积累了一百四十多万元资金,盖起近百栋清堂瓦舍的砖房,有了汽车、拖拉机等二十几种农业机械,用上了雪亮的电灯……北山变了!可是北山创业者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却象那棵苍劲的老松树,永不褪色。
去年春天,养猪场来了一个十七岁的小饲养员,给北山第一代创业者之一的王书本当徒弟。小饲养员提出要买一只马蹄表。王书本说:“咱不是买不起表,也不是说一定不能买表。咱们队里积累多了,更要提高思想觉悟,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啊!”于是,他给小徒弟讲起了当年创业的故事。北山第一代创业者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这个后来人。他说:“王师傅不是不让我买表,是盼着我能把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接过来。”从此,他时时想着勤俭节约,处处注意艰苦奋斗,广大贫下中农都高兴地说:“咱养猪场里的红色老管家带出了一个红色小管家。”
北山的机器房、大仓库,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唯独没有俱乐部。小青年们年年嚷嚷要盖个大俱乐部。第一年要盖,用这笔钱修了仓库;第二年要盖,用这笔钱买了机器;第三年要盖,用这笔钱给学校添了八间教室;一九七一年又要盖,党支部书记李家友又和大家商量用这笔钱支援了公社修水电站。这回,小青年们可有点想不通了。一天,李家友领着他们走进办公室,让他们往外看,前后都是房舍,看不出多远。老支书又领着他们爬上山去,站在老松树下,让他们往远看,小青年们看出很远很远。这时,李家友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坐在家里,只能看见自己的锅碗瓢盆,缺什么,置点什么;革命者要站在高处,才能看到广阔的天地,才能知道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开发,去建设。我们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大事业上!”支书的一席话,使几个小青年明白了一个道理:穷时,要“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自己富了,要胸怀全世界,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李家友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小伙子,又看看远处郁郁葱葱的松林,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  吉林抚松县革委会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