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科学种田的一支生力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09
第3版()
专栏:

科学种田的一支生力军
黑龙江畔,五星山麓,人们赞誉一支扎根边疆的育种新兵,这就是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四连农业科研小组的知识青年。几年来,他们为建设边疆,改造荒原,夺取粮食高产,培育出了大量的优良品种,还成功地进行了移种南方瓜菜的试验。在实践中,他们坚持把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迅速成长为科学种田的一支生力军。
只争朝夕
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北大荒,春日来得迟,冬日来得早,旱涝无常,无霜期短。在这里种田,怎样夺取高产?科研小组的知识青年们细心领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心明眼亮,决心不辜负毛主席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斗争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党支部的鼓励下,他们积极投入了改造大自然的战斗,逐步在一百多亩土地上办起了良种试验田,繁殖从外地引进的优良品种,亲自培育杂交新品种,力争早日为大田提供稳产高产的良种。
初夏,小麦抽穗开花的时节,科研小组的知识青年们,到兄弟连队学习参观小区试验,发现有个小麦品种“波引大粒”,具有穗大、粒多、籽饱满等特征,看了以后个个喜上心窝。然而据介绍,这个品种却有晚熟、易倒伏等缺点。他们分析,如果改掉它的缺点,发扬它的优点,就可能培育出一种高产、早熟的良种。他们认定,这是个有价值的杂交父本。可是要做这项试验,按常规得等到来年引种后才能进行。要不要等到来年?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和“必须把粮食抓紧”的教导,认识到推迟不推迟这一年,这里既有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也有敢不敢大胆试验的问题。当时,正是小麦扬花授粉初期。他们想:如果能争取当年进行这项试验,就可提前一年完成培育良种的任务。他们决定要只争朝夕地搞好这件事。
青年们发动群众,大家献策献计,设法缩短母本与父本的距离。试验田距那个兄弟连队路程较远,为了克服花粉在途中遭到死亡的危险,他们事先与那个连队联系,做好了准备。次日凌晨,他们争分夺秒,紧张而有秩序地取下雄粉,跑步赶回试验田,及时进行杂交试验。当收获“波引大粒”花粉杂交麦的饱满麦粒时,他们很有信心地说:“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要为实现大田高产,培育出更多的良种。”至今,科研小组的青年们,已精心培育出一百一十多个杂交组合;经过几年的观察鉴定,有的已确定为很有高产希望的良种。他们还繁殖了引进的小麦、大豆、玉米、稻子等优良品种五万多斤,满足了两千五百多亩大田更换种子的需要,为夺取今年粮食更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反复试验
几个知识青年进行培育良种的科学实验,经验少,条件差,困难确实不小。但是,在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教导的鼓舞下,他们充满着胜利的信心。根据连队生产实际,结合外地先进经验,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边实践边学习,很快熟悉了栽培技术,不断探索着作物生长的规律。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都是来自大城市的青年学生,从来没种过庄稼,那还谈得上搞品种选育试验,思想上有“怕失败”、“怕闹笑话”的顾虑。科学实验哪有一次就能成功的?失败的尝试接踵而来:繁殖外地的品种,他们鉴别不出优劣;杂交的品种有的不孕;试种的南方瓜菜生长不良。然而,这些踏实肯钻研的青年们,在曲折的道路上一点也不灰心,他们说:实践出真知,勤奋长才干,只要虚心学习,反复试验,就一定能得出预想的结果。
在品种繁多的试验中,“水陆一号”稻种的引种,是一个突出的事例。这个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旱力强等优越特性,可作陆稻种植,但生育期长达一百三十天以上。根据本地无霜期短的情况,对比过去试种“牡丹江一号”水稻失败的先例,有的人认为:在边陲寒冷地区试种这个稻种,成功的希望很小。“水陆一号”到底能不能在本地成熟?有没有试种的价值?青年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事物总是发展的”教导,从农业“八字宪法”每一个字的相互联系中,总结以往的教训,明确认识到:试种一个品种能否成熟,生育期长短不是绝对的,种植条件是重要的,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栽培措施不同,成熟期也不同,产量更不同。于是,他们抓住生育期长这个主要障碍,把革命热忱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进行试验。由于采用提前催芽,多施磷肥促使新陈代谢,深耕细管提高地温,控制水量防止徒长贪青等措施,“水陆一号”终于在九月上旬成熟,并获得了丰收。
北大荒蔬菜种类稀少,青年们心里老在琢磨:如果能把南方蔬菜北移种植,这对于改善同志们的生活该有多好啊!他们往家里写信,让寄来了南方菜种。整理出蔬菜试验田后,立即投入试种。看到嫩绿的菜芽茁壮地成长,大家喜出望外。可是,收获却使他们大失所望。上海的瓠瓜光开花不结瓜,北京的茄子长得没有鸡蛋大,别的菜类也没长好。南方瓜菜真的不能北移种植吗?青年们坐下来研究总结,一致认为,要想改变一种事物,首先必须认识这种事物。第二年,他们在种植中,及时观察各类蔬菜生长过程的表现,经常向菜农和技术人员请教。当第一批开花的瓠瓜仍有只开花不结瓜的可能时,他们通过分析研究,很快找到了原因:在南方通过昆虫媒介容易授粉,本地雨水多昆虫少不易授粉。于是,他们便做人工授粉,果真结出了又大又长的瓠瓜。经过连年试种,现在已有丝瓜、瓠瓜、长豇豆、扁豆、红苋菜、大叶芥菜等二十多个南方蔬菜品种北移种植成功。吃到这些鲜菜后,许多老同志称赞他们说:“南方蔬菜如今也在边疆落了户,说明这些青年战友扎在边疆的根,越扎越深了!”
刻苦磨练
科研小组的知识青年们,常年辛勤劳动在育种田里,整土地,搞试验,求真知,作贡献。他们把培育优良品种,看作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具体行动,深刻感受到:接受再教育必须到群众中虚心学习,改造世界观要在实践中刻苦磨练。
起初,他们对自己这样要求,还是很不自觉的。一次,知识青年马长秋在田里进行大豆杂交试验,有的花离地面只有十多厘米,要细心地给大豆去雄授粉,只得趴在地上。七月的天气,蚊虫很多,一趴下蚊子嗡嗡乱叫,死往脸上手上叮咬,条件十分艰苦。这时,小马有些吃不消,站起来说:“何必挨这个咬,咱们一次少做几株不行?!”同他一起搞试验的老贫农韩珠,看到这个情景,就坐下来给他讲家史,并且语重心长地说:“小马,咱们搞科学实验不是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事。想想毛主席是咋教导咱们的,这正是为建设边疆作实际贡献啊!”小马心想:老韩是个大老粗,却经常热心试验田的工作,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步子迈在前,担子挑重的,他的模范行动里渗透着贫下中农忠诚于革命事业的一片热心啊!在老韩的教育下,小马克服了怕苦怕累的思想,在艰苦环境里刻苦磨练自己,很快成长为科学种田的一个尖兵。
科研小组的知识青年们,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育种又育人,在种、管、收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精心进行操作。他们不怕风雨打,不怕烈日晒,发扬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坚持试验。为了种好小区育种田,他们做了木犁,自己拉。育苗期间,他们除经常同大家一起参加大田劳动外,还每天到实验区进行观察、记录。种子成熟季节,为免受鸟类侵害,他们起早贪黑到田里守卫良种。为了能使成熟期不同的大豆品种杂交,他们针对花期难遇难配的难题,不断摸索大豆喜欢短日照的特点,运用人工遮光法,大大提早了生育期太长的“长胜十月”豆种的开花期,为今后进行大豆杂交育种,自由控制开花期,提供了经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