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白洋淀的喜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11
第3版()
专栏:

白洋淀的喜讯
郭里口是河北省白洋淀中的一个普通渔村。抗日战争时期,使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雁翎队,就在这里战斗着。
如今,一走进郭里口村,就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青砖新房。每家平平的屋顶上,都竖着一个个粮食囤子。村中心自来水塔高高矗立。水塔顶端的广播喇叭经常向全村人民报告国内国际大事。路旁的米面加工厂里,机器隆隆作响。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郭里口历来缺粮,解放前,这里是粮贵鱼贱。现在,郭里口大队不仅粮食自给自足,去年还向国家交售了十万一千多斤粮食。
他们是如何改变郭里口缺粮面貌的呢?
我们乘坐小船向郭里口村北驶去,远远看到淀水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堤。尽管淀水比堤内的土地高出一、二尺,但堤内庄稼仍茁壮地生长着。
随着根治海河工程的逐步完成,白洋淀水位稳定,洪水的威胁基本消除。郭里口大队党支部决心带领全村人民在发展水产的同时,“向水中要地,向淀里要粮”。当时,有人说:“咱们水区有鱼吃,有苇卖,吃粮有国家供应,何必去找不自在!”也有的说:“白洋淀,水无边,只见浪头不见田。要让水淀产粮食,除非稻穗长上芦苇尖。”大队党支部组织全村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他们决心既要积极发展渔业,也要尽可能生产粮食。为此,决定在淀边浅水区筑起一道长堤,把堤岸里边的积水抽干,种上庄稼。
一场围淀造田的斗争开始了。淀水茫茫,没有地方去取土,他们便在一米多深的水底,用铁锨掘起一块块泥垡;有的地方水深,他们就钻到水里,把泥垡取上来。那时春寒未消,淀水中还漂着冰碴。社员们不怕寒冷,坚持劳动。一只只船从四面八方把泥垡运来,垒成了大堤,这真是“千滴汗,一船垡;万船垡,一分田”哪!郭里口人民从水底取土十五万五千多立方米,在淀中筑起了一条高三米、长十八华里的大堤,造田二千三百多亩。他们和时间赛跑,修建扬水站,在插秧季节到来之前抽干了积水,插上了一千三百多亩水稻。
郭里口的渔、副业生产也在不断发展。在当年雁翎队痛打鬼子包运船的地方,肥胖的鸭子在水面游动,一列列满载席箔的船队破浪前进,金色鲤鱼不时跳出水面。就是在冬天,白洋淀上也有许多人在撒网、放鱼鹰。他们唱着悠扬动听的渔歌,喊着雄壮有力的号子。过去那“饿着肚子摇船,含着眼泪撒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人们豪情满怀,干劲冲天。仅郭里口一年就上缴给国家十万余斤鲜鱼。他们实行“捕养并举”,发展养鱼事业,队队修了鱼塘,同时还养了许多鸭子。郭里口第一生产队,就养了一千多只鸭子,一年向国家交售四五万个鸭蛋。
随着生产的发展,郭里口大队公共积累增加了,共达三十五万三千八百多元。他们扩大生产,买来农业机械,仅去年一年就新添电动机八台,柴油机十六台,各种机具三十多台,自制碾米机一台,机电灌溉面积达一千六百多亩。此外,磨面、碾米、脱粒,也都实现了机械化。
集体收入增多了,社员个人生活也改善了。
我们来到当年的雁翎队员邓如意烈士的家里。走进他家的屋子,迎面就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画像。板柜上放着一台六管凯歌牌晶体管收音机。屋子一侧的木箱上,闹钟不停地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隔壁屋里,放着一台崭新的缝纫机。如今,邓如意烈士的全家,共二十一口人,其中有两个军人和两个工人,一个大学生,三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和三个小学生。
解放前,他家四口人仅有一条破被子。晚上,人冻得腿肚子转筋,疼得睡不着觉。如今,他们全家七间房,有二十八床被褥。每年全家除生活费用外,还存款一千多元。
据统计,郭里口全大队共有收音机八十六台,缝纫机五十五架,钟表一百九十三只。第三生产队共四十五户,四十四户都盖了新房,还有一家正准备盖新房。全队除三户外,全是存款户。
郭里口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这里办了一个学校,有四五百学生。村中成立了业余宣传队,能编演文艺节目。此外,还成立了业余体育队,什么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样样俱全。在当年雁翎队打日本鬼子的地方,他们练滑冰,练游泳,搞武装泅渡。
白洋淀有史以来没有水井,人们饮食淀水,很不卫生。今天,村里打了机井,修了自来水塔。村里成立了卫生室,队队设立了保健箱,实现了合作医疗。每当疫病流行季节,就提前打防疫针,人们的身体很健康。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白洋淀人民正在火热地进行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将要传来更大的喜讯。 本报通讯员
(附图片)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河北省安新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使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发展。这是织成的苇席和苇箔,正在码头装车,准备运往各地。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