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古驿新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11
第3版()
专栏:

古驿新颜
在河西走廊的最东部,乌鞘岭北麓的青河河畔,有一座新兴的城镇——安远镇。
安远,在我国汉唐时期,是内地穿越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第一个驿站。据历史资料记载,这里“因地寒苦,诸物少产”。解放前,居住在这里的各族贫苦牧民,在封建牧主和蒋、马匪帮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下,一年四季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解放后,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安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地处安远的乌鞘岭公社和永丰牧场,去年各类牲畜发展到五万多头,比解放前增长了十倍以上。农牧并举的乌鞘岭公社,粮食总产达七百六十多万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一九七一年,这个公社除超额完成了国家征购粮食、油料的任务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集体贮备粮。安远所在地的一些社队,为国家贡献的绒毛、各类畜皮、生猪也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一年,这里还给国家提供出口物资二十五种,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
解放初期,这个县仅有一个供销社和贸易购销组,职工不到二十名,经营的商品才几百种。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的繁荣。现在,仅安远镇就有大型综合门市部三处,分销店八处,代销店三处;还有食堂、旅社、理发馆等服务行业,职工二百多人,经营商品种类达三千六百多种。这里的商业职工还自力更生发展地方产品,为各族人民服务。过去,人民需要的许多一般的生活用品,都要从外地运来,现在,他们都能自己生产,价格降低了百分之二、三十。今天,居住在这个海拔二千五百米处的高山古驿的各族人民,不仅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而且还可以吃到从祖国各地运来的苹果、广柑、香蕉等果品。
经济上的繁荣,带来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解放初,古驿安远只有一所破烂不堪的小学,贫苦农牧民的子女没有上学的条件。现在,县城里有了中学、小学,安远镇附近还有四所村学,在校学生达一千二百九十多人,比解放初增长了十几倍。医生、兽医、农业技术、水利等专业人员也大批培养出来,在牧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安远驿的东北角,过去是一个干河坝,乱石滚滚。现在,那里是一片新式平房,成了县医院的所在地。医院里中西医诊断室、妇产科、化验室、住院部、中西医药房、各种医疗设备,样样俱全。文化大革命前,需要动一般手术的病人都要送到大城市去;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一批医务人员来到这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牧区服务。现在,这个县医院不仅可以做普通外科手术,一些较为复杂的手术也可以做了。去年,国家还给这个医院配备了救护车,为全县贫下中牧(农)及时治疗疾病提供了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安远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牧(农)由于受地主、牧主和奸商的盘剥,缺衣少食,生活非常穷困。三十斤羊毛或一包珍贵的麝香只能换一块砖茶;做一件衣服的土布,就要二百五十多斤青稞。现在,有些农副产品,同样多的数量,可以换来比过去多十倍以上的东西。文化大革命以来,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进一步提高。去年,安远地区销售的自行车、缝纫机,分别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二倍到三倍。长期以来,安远人民喝水、用水,要到六里远的地方,靠人背、毛驴驮。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安远人民安装了自来水设备;安远附近六个生产队的社员用水和四千多头牲畜用水也随着得到了解决。
古驿安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奴隶,成了今日的主人。乌鞘岭公社三沟台生产队土族社员赵发科,在旧社会,父子两代八口人,有七人分别给安远五家牧主扛长工,累计达八十一年,最后还是穷得锅底朝天。解放后,他们家在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现在,他家盖起了新房,生活用品样样齐全。赵发科老大爷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禁不住地放声歌唱:“金色的太阳照雪山,毛主席的光辉照草原,来了救星共产党,古驿才能换新颜。” 本报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