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阅读
  • 0回复

李烛尘谈工业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0-01
第6版()
专栏:
  李烛尘谈工业建设
李烛尘从事工业的经营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去访问他的时候,我们曾谈到今后经济建设的问题,他的看法是:“真正大规模有计划的工业建设,首先要知道资源究竟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资源多,在那个地方建厂,而且有了资源还需要工人,需要技术人材,需要资金、交通、并顾到市场,而先决条件又要有足够的粮食,所以谈建设工业化,首先要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今后的工业第一步是需要而且必须面向农村协助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样重要的事情,李烛尘认为是:整理现有的工业设备,脱离半殖民地性,使之整体化,成为独立的工业,以为未来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基础。关于此点,李烛尘补充说:“日本在中国办的一些工业都是半殖民地性的,例如石景山钢铁厂,铁矿要由宣化来,而且只出生铁不出钢,不出乙字铁和三角铁等,如没有大规模的炼钢厂来配合,出了生铁却没有用处。这些半殖民地性的工业,又经国民党接收时的损毁,贪污变卖,更残缺不全了,所以需要使现有的工业完成完整的,有体系有规律的一套,才是独立的工业,而首先要将现有的工业详细正规的调查整理。并应该派懂机器的技术人员到东欧各国去考察,了解我们自己暂时不能制造的机器,他们能不能供给我们,能供给我们多少。”
帝国主义和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对工业发展虽然有些影响,但却教育了我们,一切工业不能有依赖外国的心理。李烛尘说:“今后原料要用自己有的,工业品也要面对内地生产,中国现有的工业都是畸形的没有真正计划,如有些工厂有许多是不应该设在上海的,由陕西或山西运棉花到上海,纺成纱织成布,还要销到内地去,河南出的小麦运到汉口或上海磨成面粉,再运销到北方,往来运输要增加许多成本。以后社会秩序一天天稳定,工业不必要全摆在都市,那样既不经济,又不安定”。他以为造成这种畸形的主要原因是:过去社会秩序不安定,一些资本家们为了怕受损失,而托庇在帝国主义的租界之下。工厂内迁困难很多。但李烛尘认为:“将来一定要走这一条路,虽然厂子规模大可以减低成本,但就原料,就市场开工厂,却不妨规模小一点,也是同样可以减低成本的。”
话锋由工业建设又转向人民政协开会。李烛尘说:“会上非常顺利的通过‘人民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定都北平并改名北京’,‘纪元改用公元’,‘暂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等六项重要议案,这就是全国各界各阶层人士团结一致的具体表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