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大力普及山区小学五年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15
第3版()
专栏:

大力普及山区小学五年教育
陕西省洛南县处于秦岭山地。一九六八年,毛主席发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号召后,我们派人到五个公社、六十四个大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山区的贫下中农子女因上学不方便,许多学龄儿童上不了学。由于文化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山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发展和巩固城镇和平川地区普及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山区的普及小学教育工作。
我们在山区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主要是:(一)网点下伸,分散办学。在偏僻的山庄新增设了一百三十多所小学,实行三、二分段制,即生产队设三年制初小,吸收年龄小、不能走远路的儿童就近上学,等年龄较大、上四年级时,再到大队举办的五年制小学上高小。(二)打破队与队、社与社、区与区的界限,允许外社、外队的学生在就近的学校上学。在几个县交界的地方,也吸收外县临近社、队的学生就近上学。(三)建立巡回教学点。根据学生居住分散的情况,在山村设立巡回教学点,由教师巡回教学。(四)举办半日班。根据贫下中农子女要抱娃、拾柴、放牛的情况,实行半天上学,半天参加劳动。(五)建立校外识字组,有的由高年级学生教,有的由识字的队干部教,专职教师定期辅导检查。
我们在普及山区小学教育中,积极支持群众集体办学。但当群众性的办学热潮掀起后,有人错误地认为这种学校“不正规”、“质量低”。这些议论影响了一部分社、队干部和教师,认为学校办得“太分散”了,主张联队办学。有的社、队干部没有和贫下中农商量,就把学校合并了。针对这些错误认识和作法,我们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社员群众和革命师生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关于社办、队办学校问题,有条件的应该允许办”、“农民子女就近上学方便”。进一步提高大家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觉悟。同时,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散布的所谓“正规化”、“智育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通过学习和批判,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办学校和办别的事一样,主要看执行什么路线。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分散办学,使贫下中农子女就近上学方便,用毛泽东思想哺育青少年一代,学好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广大贫下中农所需要的。那种所谓群众办学“不正规”、“质量差”,主张合并学校,强求正规集中的思想,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旧习惯、旧势力,是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从而坚定了群众办学的信心和决心,主张合并学校的同志也改变了自己的意见。
为了解决偏僻山区缺少教师的问题,我们动员平川教师到山区安家落户,组织平川知识青年到山区任教,先后给山区选送了一批教师。
修建校舍,主要依靠群众集体的力量,国家给予适当的补助。去年,八里桥公社修建了六十八间校舍,国家只补助了三千多元,解决了校舍不足的问题。
做好巩固工作,使入学儿童能坚持学完五年,这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有两件事:一是庙湾公社适龄儿童入学率曾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由于部分同志盲目乐观,产生“普及到顶”的思想,忽视了巩固工作,入学率很快降低了,而且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少。二是由于少数干部和教师一度认为学校分散,难管理,把一些学校合并,有一些学生因路远不能继续上学。这两件事使我们认识到:普及小学教育不仅要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而且要尽量使学生能坚持学完五年。如果不认真做好巩固工作,即使一时入学率很高,学生入了学,还会中途退学。我们总结了这一教训,决心把普及教育作为长期的艰巨的战斗任务来抓,边发展,边巩固,边提高。
陕西省洛南县革委会文教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