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白音希勒草原换新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19
第2版()
专栏: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白音希勒草原换新天
座落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白音希勒草原上的白音希勒大队,正向人们展示着新牧区朝气蓬勃的兴旺景象:在星罗棋布的新村里,人畜兴旺;水利工地上,各族社员冒着满天风雪,挥锹舞镐,干得热火朝天;两万一千多头牛、马、羊和骆驼,膘肥体壮,在牧场上嬉戏欢跃;一个截伏流工程,把萨拉河的地下水,引进了干旱的草原;崭新的拖拉机满载着向国家出售的畜产品,隆隆地驶向远方……白音希勒,蒙语的意思是富裕的平梁。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这里只有十八户人家,四十来口人,仅相当于现在人口的十分之一。当时有两千来头牲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被宗教上层、牧主、富牧所霸占。而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苦牧民却一贫如洗,被迫租放牲畜。那时候,正如一首民谣说的那样,“牧主张血口,奸商刮人油,狼跟羊群走,奴隶血泪流”,一片悲惨凄凉的景象!
一九四九年,平地一声春雷,红日照亮了千里草原。从此,饥寒交迫的奴隶获得翻身解放,当了草原的主人。一九五八年,白音希勒大队的各族社员走上了人民公社的康庄大道。然而,白音希勒草原是一个“滴水贵如油”的干旱地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那种靠天养畜和单一游牧经济的落后面貌还没有根本的改变。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白音希勒草原人民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方向。他们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在这干旱的草原上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在“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草原换新天”这个响亮的战斗口号鼓舞下,全大队蒙古、汉、满、回各族社员紧密团结,男女老少齐上阵,展开了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在开辟缺水草场时,打井一连打了十四个都是干窟窿。然而,人们毫不气馁,无论盛夏严冬,从未间断过打井。他们在打第十五眼井时,终于打出水来了。
在打井的同时,旧社会当过放牛娃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苏荣扎布跑遍全队三十几个畜群点的每个沟沟岔岔,摸清了每块牧场的水草情况和地理特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草原建设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苦战六年建成了一座长达二千二百多米的大型截伏流工程,打成机井、水井五十多眼,开辟缺水草场近二百平方公里,建新房一百五十多间、蒙古包三十六个,修盖各式棚圈三十九处、一百四十多间。同时,他们还建起兽医站一处,配种站六处,培养了自己的兽医,有效地开展了畜病防治,大力推进了科学养畜和畜种改良。这样,形成了有水井、有草场、有房屋、有棚圈的二十五个定居点,这就是草原新村。
如今这个大队划分了冬夏营盘,实现了定居放牧,结束了几千年来“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的历史。新建的六千多亩基本草牧场和大片的防护林,充分发挥了效用。去年在干旱和严重雪灾的情况下,这个大队仍获得了抗灾保畜的优异成绩。由于生产的发展,公共积累不断增加,全大队已经有了自己的拖拉机、发电机、打草机和胶轮大车,正在向牧业机械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白音希勒大队社员的生活逐年改善。旧社会这里的穷苦牧民连个破蒙古包都住不起,多少人冻死、饿死在风雪中。如今人们不但有了自己的蒙古包,而且绝大多数还住上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夏天,人们带着蒙古包到夏营地去放牧;冬天,人们回到冬营地新村里。每天放牧归来,一家人在温暖的新房里共同学习毛主席著作,围着红红的火炉,喝着滚烫的奶茶。近三年来,社员购买力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不少社员购置了缝纫机、自行车,一台台收音机又把边远草原和祖国心脏联系起来,草原人民每天都能听到北京的声音。旧牧区“病多、狼多、灾难多”。如今牧区建立了合作医疗,培养了自己的医生,面貌有了根本改变。大队办起了小学以后,草原人民的下一代学政治、学文化,正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