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调查研究要过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23
第4版()
专栏:

调查研究要过细
中共山西省襄垣县委书记 杨录奇
在调查研究中,是过细工作,还是粗枝大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作风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
返头大队是我县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单位。为了推动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我和几个同志到那里帮助总结经验,以便推广。起初,我们了解到一些事迹,就以为调查清楚了,结果总结出来的材料贫下中农通不过。他们说:“总结没有讲到点子上。”
为什么有先进事迹总结不出经验呢?我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列宁指出:“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毛主席说:“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经过反复的思索,我明白了,我们虽然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一些第一手材料,但没有深入到群众中间做过细的工作,对这个大队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不够,只注意搜集材料,忽视了分析研究。我们从现象上了解到这个大队通过学大寨,许多社员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改变了大队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产量不断上升。但是,这些成绩究竟是怎样来的,心里还没有数。这样总结经验,当然抓不住根本。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搞调查研究浮在上面不行,必须钻进去才行;只有感性认识不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于是,我作了自我批评,和同志们又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详细了解这个大队的历史。这个大队在学大寨初期,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一些干部认为“学大寨看产量,粮食上不来难交账”,使学大寨一度走向了“生产第一”的邪路。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伟大教导,批判了“生产第一”的谬论,端正了学大寨的方向,做到了用革命带动生产。前年,秋前受灾,当时急于抓生产,忽视了人的因素,结果抗灾效果不好。党支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又和干部、社员一起,围绕“学大寨学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学大寨必须学根本,坚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从大量事实中,发现返头大队学大寨,经历了一个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过程,总结经验必须从两条路线斗争方面着手。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实际,受到群众的欢迎,推动了全县学返头的热潮。
去年冬天,我在公社蹲点时,发现一部分干部在点上蹲不下来,不能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建议革委会作了一个“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的决定”。为了便于让群众监督和检查,还发了劳动手册。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究竟在那里?这时,我想起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决心到实践中找答案。我们组织了调查小组,认真地调查了六个公社,二十一个大队。然后对调查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对比,选出了有代表性的两个公社的典型。?亭公社的干部把自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必由之路。他们坚持“三不脱离”,主动参加劳动,指导工作。去年秋天,在深翻土地运动中,公社除留一人值班外,其余干部全部同社员一起战斗在田间,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由于他们和群众劳动身挨身,工作面对面,取得了领导工作的主动权,这个公社的革命和生产形势一片大好。相反,王桥公社的干部对参加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浮在上面多;就是到了地里,也是做做样子,不是实打实地干。由于公社干部不是经常在三大革命第一线,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领导工作就比较被动。
有比较才能鉴别。根据解剖这两个“麻雀”得来的认识,又拿到面上去检验,得到的回答是:只有提高干部的路线斗争觉悟,劳动才能经常化。于是,我们从只抓制度变为狠抓态度,举办三级干部学习班,引导大家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打进攻战,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去冬以来,在县委的带动下,各级干部都奔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斗私批修。各条战线的干部也挑起货郎担,背起卫生包,担上工具箱,深入到田间、地头,既当宣传员,又当服务员,天长日久成了“新社员”,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