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阳澄湖畔一集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24
第2版()
专栏:

阳澄湖畔一集镇
平展展的沪虞公路,把阳澄湖北的支塘镇,同日夜欢腾的上海港和虞山脚下的常熟城连结了起来;一条条淡绿色的河流象绸带一样,又从它的身旁伸向四面八方。
一进支塘镇,我们就被购销两旺的水乡市场吸引住了。从供销社到百货合作商店,从肉禽收购站到蔬菜门市部,人民生活的各种必需品多种多样。在具有水乡风味的菜市场上,荤有鱼、肉、鸡、鸭、虾、蟹、蛋,素有各色蔬菜和豆制品,购销都十分活跃。据统计,一九七一年,上市供应的鲜咸肉共达三十五万五千斤,鱼十二万一千二百斤,各种瓜菜二十三万三千担。布匹、呢绒和日用百货的销售量也很可观,去年全年的营业总额达到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元,比解放初期增长了四倍。
看到这座农村小镇的物资丰富,市场兴旺,人民购买力提高的情景,许多老年人不禁想起了在旧社会支塘镇上的凄凉景象。解放前,这里的贫下中农过着“瓜藤盖屋顶,春荒人难寻,有脚有手讨饭去,老弱病残糠菜活性命”的悲惨生活。许多贫苦人家,连火柴也买不起,只得用火刀击石来取火,可见当时人民的购买力低到了何等程度。解放后,斗倒吸血鬼,扫除害人虫,这里的三万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贫困面貌:从前荒废的田园草滩,现已改造成了一块块平整的稳产高产田;过去繁殖着大量钉螺、血吸虫的沼泽河浜,已兴修成了排灌畅通、岸柳成行的渠道网。公社党委书记向我们介绍说,解放前,这里最好的田块亩产粮食只有二百五十斤,现在全社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多斤;解放前,棉花亩产很低,现在皮棉亩产一百多斤;解放前,只有地主、富农和少数比较富裕的人才养得起猪,现在全社养猪二万零九百头。随着农副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相应改善,全社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社员在银行储蓄的总额已经达到了五十八万元,集体积累达到四百五十七万元。
今天的集镇市场繁荣,水乡农村兴旺。公社边缘有个渔业生产队,三十三户渔民,从前祖祖辈辈终年漂泊流浪,如今他们陆上定居,亦渔亦农,粮丰鱼肥。最近两年中,他们除了向国家交售一百五十多担青鱼、鲢鱼和一万一千五百多只鸭、鹅之外,还收获了二十七万五千斤粮食,不仅保证了粮食自给,还为国家先后提供了七万六千多斤商品粮。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他们就从市场上购进了不少农、渔业用具和生活用品,又促进了农、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给水乡经济带来了大发展。如今,这里的水陆交通线上,车来船往,热气腾腾。大量的工业产品从城市源源输送到镇上,成批的农副业产品又从镇上不断地运销各地。从阳澄湖畔的这一繁荣的小集镇,我们看到了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欣欣向荣的图景。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