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阅读
  • 0回复

全国农村实现农业合作化十周年 罗马尼亚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26
第5版()
专栏:

全国农村实现农业合作化十周年
罗马尼亚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电 今年是罗马尼亚全国农村实现农业合作化十周年。十年来,罗马尼亚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解放前,罗马尼亚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那时大部分农民没有或缺少土地,身受地主—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过着贫苦和饥饿的生活。解放后,民主政府于一九四五年春天实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一九四九年夏天,罗马尼亚农村开始出现第一批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一九六二年三月,罗马尼亚全国农村胜利实现了合作化。今天,罗马尼亚全国已有四千六百多个农业社,它们拥有三百四十多万农户,九百多万公顷土地。农业合作化的实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放前,罗马尼亚农村的拖拉机最多时只有四千多台。在全国实现合作化的一九六二年,拖拉机增加到五万七千五百台。而到一九七一年年底,全国已有拖拉机十一万三千五百台、播种机五万一千四百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四万七千三百台。近年来罗马尼亚全国农业社的耕地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播种的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点五,谷物收割达到百分之八十一点三。
农田水利事业近几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全国农业合作化实现以前的一九六一年,农业社几乎没有灌溉田。但到一九七○年,农业社灌溉面积达到了四十三万一千六百公顷。在一九七一年农业社和国营农业企业的灌溉面积增加了二十三万公顷。同时在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筑堤和排涝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新五年计划规定,一九七五年全国总灌溉面积将达二百一十万公顷。
由于充分发挥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罗马尼亚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一九七一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一千四百五十万吨。这比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年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十四点一。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九五○年全国平均每公顷产小麦九百二十公斤、玉米八百四十公斤,而在遭受特大水灾的一九七○年小麦产量为一千三百五十公斤,玉米产量为二千零二十公斤。一九七一年荣获罗马尼亚全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第一名的克卢日县波亚纳乡农业社,平均每公顷小麦产量高达四千四百八十公斤。各地农业社的其他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产量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
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繁荣。一九五一年初,全国一千多个农业社只有一万五千七百头牛、一万八千只羊、四千四百头猪。到一九七一年初,全国农业社的牛增加到二百一十四万七千八百头,猪增加到一百六十一万二千九百头,羊增加到五百三十万零八百只。
随着集体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加强,罗马尼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也蓬勃发展。在解放前,罗马尼亚曾是欧洲文盲最多的国家之一,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很落后。而今天,农村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八年至十年普遍义务教育,所有合作农民都享受免费医疗,每个农业社拥有四至十二名教师、一至三名医生、一至三名农艺师、十至十五名技术员。同时,大部分村庄都设有面包工厂、消费品商店以及文化馆等,也有了电灯和电话。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目前,罗马尼亚各地合作农民正在积极准备春耕生产,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以巩固和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的新成就迎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庆祝全国实现农业合作化十周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