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帕米尔高原上的康苏矿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2-28
第3版()
专栏:

帕米尔高原上的康苏矿区
康苏,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北部的雪山峡谷,四周是高耸的冰峰雪岭,滚滚奔流的康苏河横贯其间。过去人们用“抬头见雪山,低头戈壁滩,野兽常出没,四季风不断”的歌谣来形容这里的荒漠。现在,康苏已经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矿区。在那辽阔的荒山雪谷里,建起矿山、工厂,汽车奔驰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把煤、铁、焦炭、机械等产品运往城镇和广大农村、牧区。
康苏的变化,是从一九四九年开始的。当时,党和政府帮助少数民族人民发展经济,并派出筑路大军修筑从喀什通向康苏的高原公路。紧接着,党和政府又派来地质勘探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绘制开发高原地下宝藏的蓝图,陆续建立起几个小煤窑。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一个建设康苏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康苏煤矿的一号斜井,是在一片空旷的雪岭荒滩上动工兴建的。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来到这里搭帐篷,挖地窝子,安营扎寨。他们在坚硬的岩石上用钢钎和榔头凿井筒。进入冬季施工以后,条件更加艰苦,井巷里水深三尺,井巷外朔风怒吼,大雪纷飞,工人们一出井口,衣服和鞋袜就冻成冰甲。但是,大家仍然斗志昂扬,没有一个人下火线。井筒里凿出的岩石越积越多,缺少运输设备,工人们就利用废铁皮做成铁簸箕往矿车里放岩石,用毛驴把矿车拖出井口。就这样,他们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凿石一万多方,完成井巷工程一千多米,使矿井胜利完工并投入生产。现在,这个矿井从采煤到运输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煤井。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康苏矿区各族工人的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他们批判了刘少奇一伙散布的“边疆落后”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去年春天,他们响应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号召,在全矿区掀起了大打矿山之仗的群众运动。康苏铁矿的各族工人,跋山涉水来到了一座海拔四千米左右的高山上,安营扎寨,开发矿藏。那里空气稀薄,严寒多雪,气候变化无常。但是,从去春到现在,他们每天在陡峭的山崖上,顶狂风,迎飞雪,接连战斗十多个月,为国家开采出大量的优质铁矿石。为了建设水泥厂,支援边疆的农牧业生产,去年下半年,康苏矿区的各族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充分挖掘矿区潜力,利用废旧材料,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制造了十几台成球盘、喂料机、螺旋输送机、提升机和其他设备,克服了设备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康苏矿区的各族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还打破洋框框,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制造了十多台车床、钻床、冲床、剪板机等机器设备,把一个原来只能充充矿灯、修修简单工具的机电班,武装成拥有六个车间、能修造许多种机器设备的机电区。目前,这个矿区除一部分风动工具外,各种井上井下作业需要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大都能自己修造。
康苏从一个荒凉的山谷,变成现在能生产煤、铁、焦炭、机械、水泥、耐火材料等产品的综合性新兴矿区,使帕米尔高原显得更加秀丽、壮观。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