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铁人精神”开新花——记大庆油田第一个青年女子采油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08
第4版()
专栏:

“铁人精神”开新花
——记大庆油田第一个青年女子采油队
一九七○年九月的一天。灿烂的朝霞映红了辽阔的大庆油田的上空。近百名青年女采油工,在指导员赵清芝和三名工人老师傅的带领下,徒步到“铁人”王进喜十年前在这里打的第一口油井,去学习“铁人精神”和大庆石油会战的光荣传统。这支队伍,就是刚成立不久的大庆油田第一个青年女子采油队。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一岁。
今天,这个采油队的全体职工,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铁人精神的鼓舞下,更加朝气勃勃,扎扎实实。她们管理的几十口油井,一直稳产高产,被誉为大庆油田的“铁姑娘采油队”。
一九七○年国庆前夕的晚上,青年女子采油队为了给祖国二十一周年国庆献礼,决定将一口新油井提前投入生产。但是面前摆着很多困难:井场上,照明用电的电线还没接上,夜里伸手不见五指;给输油管线加温的水套炉需要添水,水罐车却没有送到;数百斤重的油井清蜡装置还在三里之外。……指导员赵清芝问大家:怎么办?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向铁人学习,迎着困难上,保证新井提前投产!”
一场新井投产的战斗开始了。她们很快接通了输电线路。接着,又冒着阵雨,踩着泥路,从一里多远的水泡子里,用水桶、脸盆运来一吨多水,灌满了水套炉。最后又从三里之外把沉重的清蜡装置抬到了井场。雨水和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有些人的肩被压肿了,脚被压伤了,脸被划破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她们自豪地说:咱们没有赶上艰苦创业的石油大会战,更没有经过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战火考验,今天,能为多采石油,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多吃一点苦,是完全应该的。九月三十日夜间十一时三十分,新油井终于胜利投产了。听到原油哗哗地喷进输油干线的声音,姑娘们个个笑逐颜开。
青年女子采油队负责管理的数十口油井和水井的地下,大部分是属于低压层,油、水、气压运动不稳,变化大,影响油井产量的稳定。怎样把这些油井管理好,为国家多出油,出好油,成了姑娘们继续前进的一个新课题。她们一上手,就遇到了一个很难管理的井。这个井结蜡多,三天两头出毛病。为了制服这口井,姑娘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学习了老师傅们制服“调皮井”的经验,总结出“刮蜡片,缓慢下,遇阻起出就打蜡;下一会,停一下,勤活动,多打蜡;平稳起,细观察,遇顶赶快用手拉”的办法,解决了结蜡严重的矛盾,使这口井实现了稳产高产。
油田下面复杂的地层,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掌握地下油层变化的规律?采油队员们发扬大庆革命传统,坚持“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认真分析地层情况,搜集第一性的资料。以往,这些难度较大的工作,是由男同志组成的专业队来干的。现在,这个女子采油队,也有个小小测压班,她们从建队以来,夏涉水,冬踏雪,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活跃在井场上,对每口油井进行了二百三十多次测量,取得了上万个油水层的变化数据,为科学管理油井,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性资料。一天深夜,零点过后,滂沱大雨倾盆而下,这正是测压班需要给两口井测取数据的时候。怎么办?共青团员邓艳霞坚定地说:“晚测一次,就少一个判断地层情况的数据。有毛泽东思想引路,有‘铁人’王进喜作榜样,不要说下大雨,下刀子也要把资料取回来。”说完,她们扛着测试工具,冒着大雨出发,按时取回了两口井的数据。她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了解油田地下的变化,从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个气压的变化中,进行几百次的分析、实验,从中记清每一条来水方向,每一个油层的变化,每一口井的特点,清楚地掌握着地下的情况,提高了科学管理油井的水平。
铁姑娘队的青年们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三大革命斗争中迅速成长。她们当中,不少人参加了党、团组织,有的当上了队里的干部,有的被选为大庆油田党委委员。被大家称为“小铁人”的张彩凤,出生在苦大仇深的贫农家庭,来到青年女子采油队以后,她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以队为家,吃在井场,干在井场。有段时间,她腿上生了疮,仍然冒着风雪巡查着她管理的油井。去年四月间,一场意外的烈火威胁油井的安全。在“铁人”精神鼓舞下,她立即投入抢救物资、扑灭烈火的战斗。烈火烧伤了她,但她坚持不下火场,一次一次地冲上去,人们感动地说:“真不愧是大庆的铁姑娘!”
现在,青年女子采油队的姑娘们,更加信心百倍,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高举大庆红旗,一直扛到共产主义!”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