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尼罗河畔结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09
第6版()
专栏:苏丹通讯

尼罗河畔结友情 
尼罗河水源远流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苏丹人民,在这条河畔进行了长期的反帝反殖的英勇不屈的斗争。十九世纪末,苏丹人民在尼罗河上的一个小岛上发动了反抗英国侵略军的武装起义,打死了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英国军事头目戈登。至今,苏丹人民还喜欢谈论这个故事,把它作为中国和苏丹两国人民在反帝反殖共同斗争中结成的友谊的生动事例。但是,苏丹人民更喜欢谈论两国人民今天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特别是在苏丹五月革命之后有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自一九七○年年底以来,先后有十个不同项目的中国考察组来到苏丹。他们是根据一九七○年八月尼迈里主席访华时签订的中国—苏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来苏丹为中国援建项目进行考察工作的。工作期间,他们得到了苏丹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使中国—苏丹友谊之花,在尼罗河畔到处盛开。这里记叙的仅仅是考察组亲身经历的几个友谊故事。
生活在苏丹人民的友谊之中
中国考察组第一次访问青尼罗省省会、产棉中心瓦德迈达尼时,一位苏丹工人热情地对中国考察组人员说:“苏丹人民欢迎你们,你们将发现生活在苏丹人民的友谊之中!”
事情确是这样,不仅在瓦德迈达尼,而且在访问的一切地方,中国考察组看到的是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听到的是一阵阵热烈的欢迎掌声。苏丹各省省长、副省长、军区司令员和各级行政长官都亲自出面接待考察组,加上苏丹方面陪同人员的热心安排,使中国考察组人员每时每刻都感到自己生活在友谊的海洋之中。
苏丹工业研究院工程师艾哈迈德对中国考察组人员说:“苏丹和中国虽然相距很远,但我们的心是联在一起的,我们要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一根棍子容易折断,但一把棍子就不易折断,团结起来力量大!”一位苏丹警察局长在热情接待中国考察组人员时说:“现在我的责任是保卫你们的安全,也要保卫苏丹和中国的友谊。如果有人胆敢破坏苏丹—中国的友好关系,我就要对他严厉制裁!”
“一定代我向毛主席问好”
一天,一个考察组在瓦德迈达尼附近执行考察任务。因为临时改变计划多走了路程,汽油耗尽了。眼看太阳已经下山,回瓦德迈达尼还有四十多公里,附近又没有加油站,怎么办呢?他们只好把车开进一个名叫阿卜杜克里曼的村庄里。村里有一个小小的农业灌溉站,已经下班了,八、九个人正围坐在院子里喝茶。看见中国考察组人员进来,他们热情地迎上前来,亲切握手,一定要中国人员坐下来喝茶。他们热情地询问新中国的情况和考察工作的情况。当他们知道考察组的汽车已没有汽油时,便说灌溉站有汽油,但在三公里以外的仓库里。为了帮助考察组解决汽油问题,他们派人把已经下班回家的仓库管理员找来,又一起开车到仓库去加油。当中国人员向他们告别的时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赶上前来,紧握着中国朋友的手,激动地说:“请你们一定代我向毛主席问好!”
定做皮鞋的故事
公路考察组在苏丹西部达福尔省尼亚拉附近步行考察时,有一段路程到处是带刺的灌木丛。考察组人员穿的是布鞋或凉鞋,很不好走路。于是,他们就到尼亚拉城里鞋店去定做登山皮鞋。这家鞋店从未做过这样的鞋,为了支援中国考察组的工作,决心试做。但计算一下要半个月才能做好,这将要影响考察计划。鞋店职工们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连夜突击,结果,只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就做出了七双皮鞋,有力地支援了考察组按时完成考察任务。
养路工人的盛情
一天,中国公路考察组在离尼亚拉城五、六公里处的尼亚拉河渡口遇见几个苏丹养路工人在补路。苏丹养路工人看见中国朋友,便迎上来握手表示欢迎。考察组是想渡河去考察河那边的路线的,但对对岸情况不很清楚。养路工人详细地介绍了情况,并主动抽出一名正在工作的养路工人同考察组一起过河带路。这位养路工人从小在这个地区放羊,对每一条小路、每一条河沟的情况都非常熟悉。由于有他带路,中国人员顺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经过一天战斗,回到河边渡口时已经下午八点多钟,天黑了。但那几位养路工人还在那里,坐在大树底下,等中国朋友回来。当看到中国人员完成任务回来了,非常高兴,立即端出了两大盘烧好的羊肉热情招待。原来早上中国考察组一过河,他们就杀了一头羊,烧好了在这里等着。
清 水 佳 话
四月的苏丹,骄阳炙人。一天,中国公路考察组来到了达福尔省卡斯西北约二十公里的吉米兹村。他们走了一天,又热又渴,就坐下休息。村上的人看见中国公路考察组来了,纷纷围过来表示欢迎,并主动送来了两大盆清水。两盆清水,这对当时口干舌燥的中国考察组人员是多么珍贵呀!他们一面向主人表示感谢,一面就喝了个痛快。
稍事休息之后,考察组人员想了解一下当地水源的情况。村民们便带着他们去看,并且说:不远,就在前面。说是“不远”,但一直走了半个多小时,大约在三公里以外的地方,才看见一条小小的溪流。这是这一带唯一的水源。当地人民用水,就要一瓢瓢地把溪水盛到盆里,用头顶着,走三公里多路取回。
看到当地人民取水的这种艰难情景,想起方才喝的又甜又凉的两大盆清水,中国人员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产生了难以形容的激动感情。
向苏丹人民学习,为苏丹人民服务
苏丹人民的深情厚谊,说不完,写不尽。在考察红海岛屿的日子里,友好的老船长把船上的舱位全部让给中国考察人员,而自己和全体苏丹船员却顶着海风睡在甲板上;中国人员考察西部沙漠时在一个村庄附近宿营,村里的人知道后,热情地为中国朋友宰羊、烧肉、送西瓜给他们吃;在卡萨拉省卡拉纳赫勒地区,乡政委员会副执行官把准备自己结婚用的新房子用来接待中国考察组人员……。苏丹人民所表达的这种深情厚谊,使中国考察组人员受到很大的教育。他们决心虚心学习苏丹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宝贵经验,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认真完成考察任务,更好地为苏丹人民服务。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