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淮河岸边的女拖拉机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13
第3版()
专栏:

淮河岸边的女拖拉机手
知识青年张宁,原来是上海市的中学毕业生。一九六九年,她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淮北蒙城县力巴公社插队落户。当时张宁只有十六岁,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谷不分,菽麦不辨。她意识到,这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的结果,说明自己很需要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刻苦磨练。从此,她处处以贫下中农为榜样,风里来,雨里去,认真改造世界观,进步很快。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社拖拉机站人员不够了,贫下中农推选张宁当了驾驶员。
到公社拖拉机站以后,张宁刻苦钻研,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人请教,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操作技术。她第一次单独出车,拖拉机的犁铧掀起大片大片的泥土,均匀整齐,深浅适度。有人称赞说:“咱力巴公社,张宁还是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哩!看犁得多棒。”张宁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休息时,贫下中农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地犁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下一季的增产,可犁好地不但要有好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打这以后,张宁不仅刻苦钻研技术,而且经常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自觉改造世界观。她把每次出车,都当作接受再教育的好机会,当作改造世界观的好课堂。
去年夏收,阴雨连绵,收获到场的麦子有的发了芽。天放晴后,公社决定把全部拖拉机开到打麦场上支援脱粒,张宁也投入了这场紧张的战斗。盛夏,头上烈日炎炎,身旁连续运转的发动机散发出大量的热气,驾驶室里象一座火炉一样。张宁坐上去一干就是一天,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加上飞溅的麦芒、泥土,弄得她全身又痛又痒,腿痛腰酸,手臂发麻,嗓子发干。这时,她脑子里闪出想休息一会儿的念头。可是,当她看到贫下中农为夺丰收而辛勤劳动的情景,顿时鼓舞了斗志,又精神饱满地投入了战斗。张宁和她的战友们一连奋战七天,胜利地完成了领导上交给他们的任务。
张宁担任拖拉机驾驶员以后,仍然坚持抽空就去地里干农活,广泛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了解农业生产的需要,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有一次,公社急需化肥,张宁和另外一个拖拉机手负责到定远县去拉运。由于连日阴雨,拖拉机开到长丰县时,面前一片汪洋,道路被淹没在半人深的水里,唯一的办法是绕道合肥,这样就要增加好几百里路程。当时天已黑了,人也很疲乏,到底走不走?张宁想起社员们盼望化肥下田夺丰收的心情,就决定连夜发车。经过四天三夜,行车千余里,她终于及时把化肥运回,受到贫下中农的称赞。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