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从十二万亩到三十二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18
第2版()
专栏:

从十二万亩到三十二万亩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中共福建省建瓯县委组织“一班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收到了一定成效。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同志虽然初步养成了读书习惯,却深入不下去,不能很好地用于指导革命实践。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引导大家深入实际,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践的问题,认真读书。
县委副书记迟桂月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时,对列宁关于“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以及毛主席关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的论述,理解不深。后来,在县里制订全县一九七一年粮食生产计划时,当有的同志提到早稻面积由一九七○年的十二万亩增加到二十五万亩时,他感到
“太冒了”。可是,这个计划交给群众讨论时,群众却认为太保守了。为什么认识差距这样大?他深入到高山地区的吉阳公社张坑大队蹲点调查。这个大队过去早稻面积很少,能不能扩大呢?贫下中农说,就我们这里的具体条件看,多种早稻就能保证多增产,既可以提早季节,又可以避过台风、干旱,而且前年又有成功的经验。群众的生产斗争实践深深教育了迟桂月,他再次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和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不但不感到二十五万亩
“太冒了”,而且与县委其他领导成员共同研究,提出了把全县早稻面积扩大到三十二万亩的计划。这个计划能不能落实?迟桂月再到吉阳公社调查,他跑遍了所有大队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产队,发现群众积极性很高,措施十分有力。随后,他和县委其他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与广大基层干部、贫下中农一起为实现这个计划而努力。结果,三十二万亩早稻的计划超额完成了,并且夺得了大丰收。迟桂月深有体会地说:“从十二万亩到三十二万亩,不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
建瓯县委还注意把自己的学习同群众的学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他们在全县抓了五个学习点,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就到这些学习点上与群众同学习,同商量,寻找解决的办法,再向面上推广。去年年初,县委成员们在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论述时,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如何正确理解,引起了争论。有的同志认为,只要抓紧粮食生产就行,其他少抓点关系不大,搞多了还容易发展资本主义;还有的同志认为,建瓯去年夺得粮食特大丰收,今年应该把精力放到抓全面发展上。究竟怎样理解才正确?县委成员分头到五个学习点和有关社队,同群众一起学习、商量。一名领导同志来到一个高山大队,看到贫下中农已经根据毛主席的教导,订出了当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他们既抓紧了粮食生产,又妥善安排了多种经营。贫下中农说:“把农业与其他各业割裂开来,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会不会发展资本主义,关键在于执行什么路线,而不在于多搞或少搞多种经营。如果不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就会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大队的经验,正确地回答了县委成员和干部、群众在学习中的争论,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