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扩大供应生产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19
第3版()
专栏: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扩大供应生产资料
广东省电白县生产资料公司,在支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立足本地资源,积极组织生产和供应,是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需要量不断增多,虽经积极组织供应,还是不能充分满足需要。怎么办?公司党支部就围绕着这个问题,发动大家进行讨论。他们在讨论中抓路线教育,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提高了大家的觉悟,一致认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立足本地,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们全面分析了这个县沿海、山区、平原各种地区的生产情况,发现各种资源潜力很大,只要正确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挖掘潜力,组织好生产和供应,就能够在支援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电白县沿海地区生产的鱼杂肥,原是一种价廉质优的有机肥,每年产量达一万五千多吨,但是过去却没有用到农业生产中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公司对立足本地,就地取材,扩大供应门路,认识不足,没有积极组织收购、保管和调运;另一方面则由于这种鱼杂肥多骨多刺,不容易沤烂,施到田里妨碍耕作,虽然肥效高,但群众不愿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他们想:要是把鱼杂肥加工制成鱼粉,解决了鱼骨鱼刺问题,不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吗?于是,他们就积极向财贸部门党委汇报,并主动和渔业生产单位、水产部门研究,制定了收购鱼杂肥的具体措施,在沿海十多个社、镇设立了收购点;同时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他们还派出人员协助水产公司,在本县博贺渔港兴建了一个日产三吨的鱼杂肥加工厂和容积七百多立方米的鱼汁池,使鱼杂肥得到了利用。
他们还根据山区石灰石蕴藏量丰富的特点,大力宣传和协助社队,自己动手,就近开窑烧灰做肥,并且有计划地组织海壳灰、石灰、钾镁肥、胡敏酸、混合肥等十多种土杂肥的供应,进一步解决了商品化肥供应不足的问题。一九七一年,土杂肥的供应量达四万吨,占肥料供应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比一九七○年增加百分之四十四。
这个县过去每年要从外地购进大量杉木桶供应农用。有时遇上脱销,供应不及时,给生产带来很大不便。生产资料公司职工决心就地取材,开展群众性节约代用活动,解决杉木桶供需的矛盾。这个县一些山区盛产松木,有些不合国家收购标准的次松木,往往被群众当柴烧掉了。能不能用这些次松木做木桶?他们首先在公司“五七”工厂开展了以松代杉做木桶的试验。第一批松木桶做出来了,但试用不久,就出现了发霉变形、龟裂、漏水现象。后来,他们就多次到群众中去请教,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成功地做成了各种木桶。这些木桶坚固耐用,成本比杉木桶低百分之四十四,很受群众欢迎。他们随即在盛产松木的罗坑组织生产,并在全县推广。
此外,其他农用和生活用的竹木器具,他们也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协助原材料产地,适当组织生产供应,进一步繁荣了市场,促进了生产。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