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五指山上新苗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19
第4版()
专栏:

五指山上新苗寨
海南岛五指山上有一个新安苗寨。这个十几年前还是个野兽出没的荒凉地方,如今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瓦房,绿树成荫,人畜兴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旧社会,苗族人民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和“苗王”、“山甲”的重重压迫。他们饮溪水,吃野菜,穿树皮,住竹架,还免不了要遭受野蛮的屠杀。解放后,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亮了深山老林,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解放军和政府工作人员背着大米,带着新衣,用了四年多时间,走遍六十多座悬崖险峰,把苗胞一户一户地接出了老林,在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里,建设起自己的家园,取名“新安村”。从此,苗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过去,苗族人民野果充饥,围火取暖。今天,户户有余粮,家家有存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住上砖瓦房,很多住户还购置了缝纫机和收音机。
过去,苗家人买东西要跋山涉水到外地寻购,一些外来的投机商人牟取暴利。现在公路修到苗寨,汽车来往奔驰,把亚热带稀有的珍贵木材、红白藤、兽皮以及鹿茸、熊胆、金不换等名贵药材运销外地,然后运回日用百货、农业机具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供应苗胞。
过去,苗寨没有一个识字的人,许多人连自己准确的年龄也说不清,千百年来只能靠画图备忘,刻竹记事。现在,苗寨不仅有了自己的中小学生,自己的教师,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拖拉机手和第一代大学生。
人民公社成立后,新安苗族贫下中农顶住了“三自一包”的妖风,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打响了改造穷山沟的战斗。占全大队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水深不能犁,不能耙,插秧要用浮板,亩产只有一百多斤的被称为“太平洋”的地方,变为“丰产洋”,使粮食亩产从一百多斤上升到八百三十斤,一九六五年就摘掉了吃回销粮的帽子,全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九万多斤余粮。在夺得了改造低产田的胜利后,他们又苦战几个冬春,开荒造田三百多亩。
为了进一步改变山区的面貌,新安苗寨的社员们又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几年来,新安苗族贫下中农先后修建水利工程四座,小水力发电站一个,挖渠道总长二十四里,充分发挥了效益。一九七一年在遇到两次特大台风袭击的情况下,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仍然比学大寨前的一九六四年增加了四倍。与此同时,由于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大队公共积累不断增加,新安苗寨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碾米机等农业机械。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