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为工农兵服务就是我们的方向——上海轻工业企业根据群众意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0
第3版()
专栏:

为工农兵服务就是我们的方向
——上海轻工业企业根据群众意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的故事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指引下,上海轻工业企业把为工农兵服务作为发展日用工业品生产的方向。广大职工急工农兵所急,想工农兵所想,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积极生产价廉物美的日用工业品,适应工农兵的需要。在为工农兵服务的过程中,上海轻工业战线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例。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上海日用化学品三厂试验室里,围着一群人,他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一只放了蚂蝗的铅桶上,只见一个人赤了脚,在脚上涂了一层油膏,随后伸到铅桶里去。这时,活跃在铅桶里的数十条蚂蝗,不是朝他脚上去咬,而是往桶边逃离。看到这一情景,大家都高兴地说:“防蚂蝗膏试制成功啦!”
这个把脚伸到铅桶里去的人,是这个厂的工程师邬荣章。他激动地向大家介绍了试制防蚂蝗膏的过程。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只注重生产香水、香粉、胭脂、口红等化妆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系统的广大职工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纷纷组织斗、批、改调查小组,深入工厂、农村、部队,访问工农兵,了解工农兵对日用化学品生产的需要。
日用化学品三厂调查小组在农村访问过程中,许多贫下中农反映希望试制一种能防治蚂蝗叮咬的护肤用品。参加访问的邬荣章听了,心情很不平静。他联想起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亲手试制过不少高级化妆品,却很少试制为工农兵服务的护肤用品,更加憎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回厂以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和工人们一起,积极试制防蚂蝗膏。他们经过数十次的试验改进,终于生产出能防治烂脚和预防蚂蝗咬的稻田护肤膏。这种稻田护肤膏送到农村,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普遍欢迎。他们亲切地称它为“工农友谊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企业还先后试制成功了为工农兵服务的防裂膏、防冻膏、防热辐射膏、防蠓飞子水等四十三种新产品,有三十四种已经投入生产并供应了市场。
矿工的喜悦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党支部书记带着技术员和工人,来到南京官塘煤矿。矿工们围住他们,争着观看他们带去的新矿工工作服,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过去,矿工们穿的工作服是用双面橡胶布做的,橡胶份量重、不耐油、使用寿命短。矿工们用风钻采煤时,机油喷在身上,与橡胶一接触,橡胶就卷了起来,不利于劳动保护,还浪费了国家物资。因此,他们多么希望有一种轻便、耐油的工作服啊!
矿工们的愿望,在去年六月实现了。
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党支部为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在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鼓舞下,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深入矿山,调查研究。他们回厂以后,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试制双面人造革。塑料具有份量轻、耐油、价格便宜等特点,但是容易发硬。因此在试制工作中,他们尽量提高人造革的柔软性能。经过四个月的反复试验,搞出了第一批双面人造革,并用它加工了三十六套矿工工作服,于去年六月送到官塘煤矿、凤凰山铁矿等地给矿工们试穿。
过了三个月,当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的同志去矿区了解试穿情况时,试穿的矿工都一致称赞双面人造革工作服比橡胶的好。有的矿工高兴地说:我用柴油洗它,它也不卷,穿了三个月,虽然有点发硬,但比橡胶寿命长得多啦!
尽管矿工们比较满意,但是上海解放塑料制品厂的同志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认为,发硬的问题还必须进一步解决。回厂以后,他们进一步改进人造革的配方,提高人造革的质量。就这样,他们又试制出了两种不同配方的双面人造革,制成了第二批矿工工作服,赶在寒冬腊月,再次送往南京官塘煤矿、淮南煤矿等矿山去试穿。
官塘煤矿的矿工们握着解放塑料制品厂同志的手,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你们送来的不仅是工作服,你们带来了党和毛主席对矿工的关怀,带来了上海工人阶级的情谊!我们一定要多采煤,采好煤,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不吃草的小毛驴”越造越好
在农村,贫下中农亲切地把自行车称作“不吃草的小毛驴”,赞扬这种“小毛驴”越造越适应农村的需要。
上海自行车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为了使自行车更加适合贫下中农的需要,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上海自行车厂老工人黄金城和技术员石正生一起到上海郊区去访问,看到不少社员在自行车后面的货架两边挂上两大篮蔬菜,送往城市去。但是,骑车的社员骑到一座有坡度的小桥跟前就跳了下来,把车推过桥去。为什么不踏过桥去?黄师傅就上前去询问。社员回答说:“这种载重自行车很结实,载得起份量,但遇到上桥时就踏不动,只好下车推。”黄师傅与老石当场就进行了分析,认为上桥所以踏不动,主要是车子的“速比”(指连在踏脚上的牙盘与飞轮的牙数比例)只适用于平地骑行,不宜载货上坡。如果上坡时能够改变一下“速比”,该有多好啊!
黄师傅和老石主动向厂部提出了试制双速载重自行车的建议。厂革委会支持他们的意见,组织了一个由他们参加的三结合试制小组,立即行动。经过二十多天的日夜战斗,先后改革了十多次,终于造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理想的双速器。在普通的载重车上装上了这种双速器,就可以变速。经过贫下中农试用,都感到满意。现在,上海自行车厂已经正式生产双速器和装有这种双速器的双速支农车,适应市郊农村的需要。一幅受欢迎的图案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二楼的搪瓷面盆展销柜台,接待着一批批的顾客。许多顾客对一只画有“桂林山水”的面盆很感兴趣。一位解放军战士指着这只面盆图案高兴地对站在柜台里的一位营业员说:“桂林山水”设计得好!它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具有民族风格。希望美工人员能够设计更多更好的象这样的产品。
营业员激动地回答:“我一定把你的要求带回去,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
这个“营业员”就是设计“桂林山水”图案的上海搪瓷七厂的美工人员苏春生。
苏春生在设计工作中,经历过两种思想的斗争。过去,他曾经设计了一幅“太湖之春”的面盆图案:清秀的群山,平静的湖面,配上几只帆船倒影……。他当时的主观愿望,是想表现渔业生产的丰收景象。但是当产品送到市场去试销时,却没人过问。小苏觉得奇怪,便主动去征求一位贫下中农的意见。这位贫农老大爷说:“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是渔业丰收的样子,冷冷清清,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面貌。”当时,小苏还觉得很委屈。后来,上级组织日用器皿系统的美工设计人员到农村深入生活。小苏从小小的设计室来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看到了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气概和农村的一派大好形势,心胸豁然开朗,回想起过去在小房间里靠翻画报资料设计出来的图案,山不象山,水不象水,深感那位贫农老大爷的批评十分中肯。他认识到:一个美工设计人员要为工农兵服务,光有主观愿望不行,还必须深入三大革命运动,改造世界观,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才能画出为广大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图案来。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小苏通过深入生活,感到面盆虽小,广大工农兵对设计人员却寄予很大希望。回到厂里,他顾不上旅途疲劳,立即投入了战斗,成功地设计了一幅运用传统的水墨画法,表现祖国雄伟河山的“桂林山水”图案。
上海轻工业系统的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从斗争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指引的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是一条无限广阔的道路。他们决心沿着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在新的一年里,作出新的成绩。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