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摸索大米安全过夏的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0
第4版()
专栏:

摸索大米安全过夏的规律
徐州市粮食局朝阳粮库党支部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总结过去保管大米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大米霉烂变质的主客观原因,初步摸索出保管大米的规律,为大米安全过夏闯出了一条新路。
大米是很不易保管的一种成品粮。它因失去外壳保护,在保管过程中,极易吸湿、发热、发霉、生虫、变质。过去,保管大米,受到唯心论、形而上学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几年来,职工们对入库后的大米,曾采取了冷冻、暴晒、仓内密闭等措施。但是,每到夏季,随着气温增高,湿度加大,这些大米还是要出现发热、发霉、变质现象。因此,有的人对保管大米安全过夏信心不足。
大米究竟能不能保管安全过夏?过去规定的含水在百分之十四点五以上的大米不能过夏的论断是不是不可推翻的?
粮库党支部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这个粮库的保管一组和二组先后建立了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小组。党支部还举办了保管员学习班,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启发大家革命的自觉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广大职工在提高阶级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解放了思想。他们联系外地把西红柿由“隔夜愁”变成“百日鲜”的典型经验,提出:西红柿含水分那么多,能由“隔夜愁”变成“百日鲜”,难道我们就不能打开保管大米的秘密吗?广大职工自觉地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哲学观点,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他们分析了大量情况,证明历年大米在保管期间霉烂变质,都是由靠墙的部分和上层表面部分先发热发霉引起的。过去他们在墙脚垫上稻壳,再放大米,就没有发生霉变的现象。为什么在大米普遍霉变中又有不霉变的现象呢?他们运用毛主席关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哲学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大米霉变发热,固然是由于它的内因,即大米的生命活动和霉菌的生命活动引起的。但是,过高的水分、温度却是导致大米变质的重要外因。过去用稻壳垫墙脚的大米没有发生霉变现象,正是由于稻壳本身是不良导体,它控制住了外部的水分、温度,从而抑制住了大米和霉菌的生命活动,保证了大米安全过夏。
摸索到过去大米过夏霉变的原因后,粮库党支部立即组织力量,把头一年四季度进仓的大米用稻壳加以包围、压盖。同时,对水分、温度过高的大米,在入仓时进行严格检验,努力通风、降温、降水,并按含水量的高低,先后供应用户。采取以上措施后,收到不小的效果,使大米温度一直低于未压盖的散装大米,避免了以往到四、五月份就发生的粮温升高变质的现象。但是,到六月底七月初,随着夏季气温的增高,粮温逐渐达到摄氏二十度时,在粮堆表层开始普遍发生大面积发霉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毛主席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根据毛主席的教导,职工们反复分析这个新现象。有一部分同志认为,粮温在摄氏二十度时已是霉菌繁殖的适宜温度;加上粮面上有压盖物,空气不流通,温热积聚,必然要引起霉变。这时,如果上面不加压盖物,使空气流通,表层大米的水分可以不断挥发,霉菌不能繁殖,就不会出现霉变现象。如果压盖物不撤除,随着气温继续增高,发霉现象会更严重,要引起大米变质。但是,另一部分同志却认为,如果压盖物撤除,因粮温较低,七月份是高温季节,仓内空气温度与粮食温度相差过大,必然会引起“结露”,导致大米迅速发热,引起粮食大量变质。
究竟那种意见正确?他们采取领导、技术人员、保管员三结合的办法,反复分析压盖与发霉的关系,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又都是不完全的:主张撤除压盖物的同志,只看到了防止发霉的一面,没有注意到会“结露”的一面;主张不撤压盖物的同志,只看到了防止“结露”的一面,没有注意到会发霉的一面。领导上综合了这两种意见,最后决定对压盖物采取适时撤、压的方法:夜间气温低,把压盖物全部撤除,浅翻粮面,加强门窗通风,以破坏霉菌活动和散发湿气;第二个夜间重新压盖粮面,以防止“结露”。每过半个月再进行一次。结果,对防止表层大米霉变起了预想的良好效果。
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从一般检查看来,象往年那种过夏时大量出现霉变的现象的确杜绝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们根据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继续找不安全因素。这个粮库有一个用双层稻壳麻包压盖的米仓,从开始到六月底,米质一直很新鲜,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安全过夏的保险仓。外地来参观的同志,也对这个仓评价很好。但是,他们在检查时却特别认真仔细。有的同志提出,平时我们只注意检查离墙壁近的大米,对这个简易仓房中的四根木柱子没有用稻壳隔离,柱子周围的大米会不会发热呢?于是他们特别注意了对仓内四根柱子周围大米的检查。果然,在七月初,随着气温迅速升高,靠四根柱子的大米也出现了迅速发热现象。由于他们事前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发现这情况后,便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从而避免了大米霉变事故。这件事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用稻壳包围、压盖贮藏的散装大米,在夏季粮温上升慢,虫害发生迟、发展慢,比没有用稻壳包围、压盖的散装大米确是安全得多。但是,如果丧失警惕,在保管过程中不注意检查,及时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安全中还可能会出现不安全的现象。
徐州市粮食局通讯组
徐州市革委会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