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事在人为——记衡水地区打深井抗干旱夺丰收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1
第3版()
专栏:

事在人为
——记衡水地区打深井抗干旱夺丰收的事迹
多少年来,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一个被“专家”盖棺论定地称为“贫水区”、“非宜井区”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机井星罗棋布、水田成方、水渠如网的富庶之乡。
这事情发生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华北平原的衡水地区。
河北省衡水地区人民发扬“穷棒子”精神,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打成了一万九千多眼深机井,使井灌面积发展到二百多万亩,加上原有的一百一十多万亩河渠灌溉面积,全区每人有了一亩水浇地。他们破除迷信,打深井抗干旱的事实,再一次显示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无比正确,说明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一)
衡水地区位于海河流域南部的黄河故道上,地势低洼,历来春旱秋涝,粮食产量很低,是历史上有名的“有雨淹,无雨旱”的老灾区。一九六三年,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这里河水四溢,纵横百里。在毛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鼓舞下,衡水地区人民同全省人民一道,打响了根治海河的战斗。经过几年奋战,全区共开挖疏浚骨干河道五条,大型排水渠六十多条,抗洪排涝能力大大加强,仅滏阳新河的泄洪量就比旧滏阳河提高二十六倍多。全区的耕地,基本上解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自然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涝灾被制服了,可是旱魔还在作怪。一九六八年,衡水地区遭受了六十年未遇的大旱。那一年,从春到秋,近三百天没下过一场透雨。人们想不到,一九六三年闹洪水汪洋一片的地方,这时候找甜水灌溉却十分困难。为了向老天夺粮食,广大社员挖井中井,开河中河,千方百计地寻找水源。各级领导干部更是为战胜干旱日夜忙碌。
夜,很深了。地区革委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全体领导成员联系实际,重温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根治海河”、“遇旱有水,遇涝排水”等教导,深深认识到,只治了洪涝,没治住干旱,没有实现高产稳产,就不能算是“根治”了海河。可是要战胜干旱,水从那里来呢?全区九百多万亩耕地,地上水仅能浇灌一百一十万亩,而且用水季节水量少,靠不住。开发地下水吗?衡水地区也曾有过多次尝试,但那都是些不成功的记录:一九五八年,全区在中、浅水层打了十万眼砖井和木管井,不是水苦,就是水咸;特别是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间,一个水利“专家”,指挥着十几台钻机,来探深水层,费时半年多,钻眼一百几十个,一口深水井也没有打成。于是他断言这个地区是“贫水区”、“非宜井区”。
困难象一座大山挡在面前,困难也象一块试金石考验着人们的革命意志。“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地区革委会全体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走出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到贫下中农中去找战胜干旱的办法。经过广泛调查,终于从群众中找到了抗旱的经验。
有七十三户人家的冀县魏屯公社小韩庄大队,为了改变干旱面貌,已经连续战斗了十多年。一九五七年,他们大干一冬,在浅水层打成三十眼砖井,可是井底水深不满二尺,半桶水,半桶泥,水质也不好,浇不成地;接着又向深处打,打了一眼五十四米深的机井,水却苦得很,更不能浇地。他们也曾被“贫水区”这种悲观论调束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他们解放了思想。他们想:“这么深个地球,难道甜水都绕过小韩庄走?难道苦水都来小韩庄地底下集合?”讨论来,讨论去,大家一致认为,不是没有甜水源,而是没找见,井还不够深。他们向大寨大队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定再向深层打,一百米不行,二百米,二百米不行,再往下锥,终于在二百五十米以下的深层,取出了滔滔不绝的甜水。经过几年奋战,连续打成三眼深机井,使七百八十多亩土地全部变成园田,大旱之年,农业仍然获得丰收。粮食亩产由过去的百十来斤增加到八百一十五斤,棉花亩产皮棉从二、三十斤增加到一百二十八斤。
小韩庄打深井夺高产的经验,打破了“贫水区”、“非宜井区”的迷信,使前往参观的人受到了鼓舞,得到了启示,人们说:“事在人为,路靠人闯,‘专家’办不成的事,群众办成了!”
(二)
开凿深井的斗争,在一九六八年秋后开始了。各县都成立了钻井队。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都在为打深井出主意,想办法,决心在短期内实现每人有一亩水浇地。
打深井,需要钻机,那时全区仅有八台旧钻机。怎么办?
一伙伙找钻机的出去了。他们跑工厂,找勘探队,进出于废品收购站。碰到废钻机收着,看见能用的旧机件买着。为了早日安上钻机,人们甚至用自行车驮,用小车拉,从几百里远的地方把弄到的“宝贝”运回来。深县钻井队就是这样买来二十多吨废钻机的部件,搞起土车床,办起小修配厂,硬是七拼八凑,拼装成七台钻机,十四台泥浆泵,投入了打深井的战斗。
但是,找钻机毕竟是有限度的。打井量大同钻机不足的矛盾,仍然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
“我们自己造钻机!”这个革命建议一提出,马上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
衡水县钻井队队员、贫农出身的年轻共产党员张登科,为了造钻机,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一个人对着“解放牌”水车一会儿发愣,一会儿在地上画;说不清有多少回,人们从旧机器旁把他叫回来。就这样,他和焊白铁壶的小五金厂的工人们一起,经过九十多次试验,终于造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轻型小钻机。从此,结束了衡水地区不能造钻机的历史。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鼓舞着衡水人民的斗志。他们克服了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把打井运动引向高潮。打深井用铁管,一眼井就得二十多吨。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少花集体的钱,节省国家的铁,下别的管?“能!”人们造出了水泥管。深井配套机具很缺,怎么办?“造!”各县社农机修配厂自力更生搞了出来。就这样,到一九六九年底,一年多的时间,全区钻机由八台发展到一百九十五台,新建起大小水泥管厂四十多个。
这一年,衡水地区打出了一千九百多眼深机井;这一年,衡水地区第一次改变了缺粮的历史,实现了粮食自给。
(三)
一眼眼深井打成了,一片片丰产方出现了。广大干部、社员对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教导理解得更深刻,要求打深井更迫切了。可是,一台钻机两个月才能打出一眼深井,钻井进度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如何加快钻井进度的问题,成了各县钻井队员日思夜想的心事。在这方面,武邑县“五○四”机台以一个月平均打三眼深井的成绩,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一九七○年二月,衡水地区革委会在武邑县怀甫公社怀甫大队召开了“五○四”机台打井现场会。三百多名代表,用六天时间参观了一次从钻机搬迁到成井的全过程。
代表们一边参观,一边对照着找差距。从这里,他们学到了加快钻井进尺的新技术,学到了要建立防止延误时间、保证安全运转的检查制度。最主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五○四”机台干部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工作作风和钻井队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五○四”机台的经验遍地开花。全区钻井进度大大加快,不长时间,就涌现出一批台台钻机月打三眼井的先进钻井队,而“五○四”机台,又创造了月打五眼深井的新纪录。
随着打井运动的深入发展,新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有的机井用着用着,半年,一年,井水却变少了,水变苦了。面对这种情况,钻井队员们想:对革命者来说,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常常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跳板。只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调查研究,不管地下水规律多么复杂,自然界有多少未知数,总是可以找出答案来的。他们对那些发生了变化的井,了解了成井过程和后来的使用情况,对土层取样进行了分析,查清了每一眼深井变化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于是,有的井,水少变水多了,有的井,苦水变甜了。武强县的钻井队员和社员群众先后治好了五十多眼水少的深井,冀县钻井队重新补封苦水层,把苦水井变成了甜水井。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衡水地区人民迎着困难上,浪打不回头,克服前进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取得了一个个胜利。一九七一年,这里又遇到旱灾,但却夺得了农业丰收,粮食总产量不仅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了一倍多,而且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