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壶水见深情——赞《龙江颂》的细节描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1
第4版()
专栏:

一壶水见深情
——赞《龙江颂》的细节描写
成志伟 杨建堂
一壶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但是,在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里,由于剧作者的巧妙安排,一壶水,对塑造高大丰满的英雄形象、推动戏剧冲突的开展、表达与深化主题,却起到了相当突出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水壶的第一次出现,是江水英开完抗旱会回到龙江村的时候。大伙催她快说旱区情况,江水英没有马上从正面回答,只见她取出水壶,把水倒在大家的杯子里。李志田猛喝一口,随即吐出:“噗!噗!嗬,又苦又涩!”当众人知道“这是从旱区井底打出来的水”时不由惊愕地“啊!”了一声。这一细节,既生动地说明了旱区灾情的严重,又激发起大家对旱区阶级兄弟的深切关怀。面对着这奔流不息的九龙江,回味着那又苦又涩的水,人们仿佛看到了后山九万亩旱裂了缝的土地上的小苗,仿佛听到了旱区的阶级兄弟急切盼水的心声……。大家心里不由焦急地思考着:有什么办法能给旱区解决水的问题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党是怎样指示的?这壶水,把龙江大队广大社员同旱区的阶级兄弟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水壶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窑场斗争的关键时刻。在江水英击败阶级敌人煽动提前开窑、阻挠停火、破坏大坝合龙的阴谋之后,当阿更等人出于本位主义思想,对停火搬柴抢救塌方的正确做法还不理解时,后山盼水妈的孙女小红拿着奶奶编的几对畚箕,气喘吁吁地来到龙江大队。江水英递过水壶让她喝一点水,小红喝了一口随即停住,把清甜的龙江水一滴一滴地倒回了水壶内。江水英问她:“怎么不喝了?”小红说:“我奶奶说,一碗水也能救活几棵秧苗。”这一句话道出了后山几代人之所急,流露出了后山贫下中农之所盼,使江水英和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这壶水的出现,促使阿更等人从想不通停火搬柴的道理,迅速转变为积极主动与江水英一起投入了搬柴救坝的战斗,及时地挽救了大坝上的危险局面。这个细节对戏剧冲突的发展与解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当我们看到熟悉的、盛着龙江风格水的水壶,再次出现在舞台上时,是在盼水妈的手中。江水英访旱来后山,正遇上盼水妈来工地送水。当盼水妈听江水英说“龙江大队送水的责任还没尽到”时,老人很不高兴,在她心中谁也不能对龙江大队说半点不是,她深刻体会到龙江风格所饱含的深情厚谊。这时她还不知道在她面前的就是江水英。她提起水壶充满感情地说:“你瞧,他们江书记还给我送来了这壶风格水。我一直舍不得喝,看一看就浑身是劲哪!”江水英激动地听着,看着,情不自禁地说:“您是盼水妈?”“你,你是江书记?”“盼水妈,您就叫我水英吧。”“水英!孩子!”……盼水妈满含热泪扑向江水英。这个细节,不仅热情地歌颂了以江水英为代表的贫下中农的共产主义风格,同时也为盼水妈回忆对比,揭发批判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黄国忠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三个细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堵江救旱”这个中心事件设计的,都是为塑造江水英这个主要英雄形象服务的。《龙江颂》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戏里,细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收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一个细节,看来很简单,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