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武装斗争最要紧——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3
第4版()
专栏:

武装斗争最要紧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观后
上海警备区 尚劲文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所反映的故事,是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精神的颂歌。《白毛女》以阶级斗争为纲,尖锐地揭露了地主阶级欺压、剥削农民的反动本质;热情地歌颂了贫下中农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抗日战争期间在党的领导下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形象地阐明了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颠扑不破的革命真理。这些思想,在影片第一场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体现。可以说,第一场是整部《白毛女》影片的一个缩影。
随着明快的“北风吹”旋律,影片把我们带到三十多年前旧中国的一个农村,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阶级斗争的画卷。年三十夜,贫农的女儿喜儿正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躲债在外的爹爹回家来,一群女友给喜儿送来了窗花,王大春给喜儿送来了白面……,阶级姐妹们互相祝贺“欢欢喜喜过个年”。喜儿爹杨白劳在漫天风雪中躲债回来了,父女相见,说不尽的欢喜。影片用一组镜头细致地描绘了杨白劳从怀里掏出二尺红头绳爱抚地给喜儿扎上和喜儿喜出望外的心情。这一幅幅亲切动人的画面,一段段活泼轻快的舞蹈,热情地颂扬了被压迫人民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深厚的阶级情谊。
但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年三十,鬼门关,地主逼租又催债,穷人好比上刀山。”杨白劳刚回到家,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就带着狗腿子登门借讨租为名,要抢走喜儿。影片通过黄世仁抓住被打昏的杨白劳的手,强迫他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手印的特写镜头,愤怒地揭露了地主阶级是农村中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是农民的死对头;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切剥削阶级,只要他们掌握了政权,就可以凭手里的印把子,肆意欺压劳动人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大。阶级敌人的残暴不但不能使杨白劳屈服,反而更加激起杨白劳的满腔怒火。只见杨白劳以惊人的毅力从血泊中挺立起来,威风凛凛,继续和狗地主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你看他,一双圆瞪的眼睛喷射着复仇的烈火,高举扁担,向黄世仁狠狠地打过去,把黄世仁打倒在地,打掉了地主阶级的威风。杨白劳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含冤死去了,乡亲们闻讯赶来和地主、狗腿子拚,向阶级敌人讨还血债。这是两个阶级的大搏斗。在这场短兵相接的搏斗中,影片巧妙地运用了一组短镜头,以明快的节奏,突出地表现了喜儿和大春烈火般的反抗精神。喜儿义愤填膺,带头猛扑黄世仁;王大春怒不可遏,狠狠打掉卖身契,踢倒狗腿子穆仁智,把黄世仁和狗腿子打得一个个满地滚爬乱窜,龟缩在一角,真是大快人心。
毛主席教导我们:“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党的教导,现实阶级斗争的教训,使穷苦的人民认识到这一真理。正当大春复仇心切,拿起斧头去和黄世仁拚的时候,共产党员赵大叔制止了他,同时交给他一个鲜红的八路军袖章,指引他投奔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影片用一个特写镜头突出了红袖章。这鲜红鲜红的袖章,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茫茫黑夜何是路?看,鲜红袖章放异彩。这虽然是一个极简洁的画面,却包含着深刻的寓意。鲜红袖章,它是人民军队的标志,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象征。影片通过这个特写镜头告诉人们,穷人世世代代受煎熬的根源,是因为印把子、枪杆子在地主、资产阶级手中;红袖章给人们指出,穷人要摧毁这吃人的旧世界,单枪匹马用扁担和斧头跟阶级敌人拚是不行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用革命的枪杆子夺取政权,才能粉碎地主阶级的血腥统治。
红袖章从大春手里传到乡亲们的手中,春风化雨润心田,革命的真理迅速在穷苦人心中传播。“受苦的人儿要翻身,快快参加八路军”。大春等一批青年毅然投奔八路军,踏上了打倒千千万万黄世仁,拯救千千万万喜儿,推翻三座大山的武装斗争的光辉大道。
从杨白劳拿扁担到王大春等青年拿起枪杆,这是被压迫人民思想觉醒的一个飞跃。它表明以王大春为代表的贫苦农民,已经由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闹革命。大春投奔八路军的镜头,在画面上处理得十分突出。影片让大春站在高坡上,高举八路军红袖章向乡亲们告别。这时,风停雪住,一道红光照射着大春等青年前进的道路。这红光,象征着革命的枪杆子终将驱散乌云,迎来穷苦大众的艳阳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