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满怀激情 重点突出——赞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3
第4版()
专栏:

满怀激情 重点突出
——赞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
学红
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运用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满怀激情,突出重点,成功地把舞台演出搬上银幕,作到了“还原舞台,高于舞台”。
用钢琴伴唱这种艺术形式塑造英雄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的演唱和形体动作来揭示唱段内容的。钢琴伴奏在这里起了密切配合演唱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点乐段中,钢琴能充分发挥表现力强的特点,协助演唱进一步抒发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把舞台演出搬上银幕,必须使表演艺术、音乐语言、电影语言三者达到和谐的统一。影片在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时,作了许多新的尝试,突出了主要英雄人物,突出了英雄人物的核心唱段,突出了唱段中的重点唱句和重点伴奏音乐。
这部电影在展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人物典型李玉和光辉的内心世界时,对核心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作了生动、细致的处理。影片先是集中表现了钢琴的引奏,那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和弦,沉着稳健,使我们犹如看到李玉和大义凛然、从容出监的步伐;激昂的疾奏又抒发了李玉和为了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这段前奏音乐,为下面的演唱做了很好的铺垫。随着从画面外传来“我迈步——出监”的唱句,镜头摇到演唱者身上,用特写充分展现李玉和的革命气节。在李玉和唱出“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的豪言壮语时,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运用和浪激潮涌般的琴声三者浑然一体,生动感人地表现出李玉和“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赴刑场气昂昂抬头远看”,这是这一核心唱段的另一重点。在唱完这句以后,镜头推向钢琴,《大刀进行曲》的音调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最后开扩起来,形成了磅礴宏伟的气势。这时画面上出现的虽然是钢琴演奏,但我们看到了画面外李玉和那翻腾起伏的心潮——他身在刑场,却看到了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人民的武装在迅速壮大,日本侵略者的末日就在眼前。当唱出“风雨过”三字以后,出现了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结合着演员的表情,细腻地抒发了李玉和对“百花吐艳”“新中国如朝阳”的光明远景无限向往的心情。与此同时,钢琴的画外音奏出《东方红》的音型,一束红光照在李玉和的脸上。这种处理手法,声景交融,有力地说明了李玉和那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正是来源于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最后,当唱完“顶天立地勇往直前”这句以后,钢琴在唱段的尾部又展开了颂歌般辉煌壮丽的旋律,这时电影镜头配合着表演和音乐,逐渐推向前去,形成一个略为仰角的大特写镜头,使李玉和的形象占据了整个画面。这个激动人心的结尾,显示了英雄“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博大胸怀。
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在树立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时,必须充分表现他们的革命激情。因为革命激情是英雄人物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在拍摄中,通过镜头的运用,使演唱和伴奏音乐体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仇恨入心要发芽》是铁梅的最后一个唱段。为了表现铁梅高举红灯、继续前进的革命豪情,全曲一开始,钢琴激烈的前奏以急促的密集和弦、强烈的节奏及不协合音的运用,对铁梅的心情作了生动形象的刻划。“提起敌寇心肺炸”一句西皮导板,象突然爆发的惊雷,把铁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推到高潮。这时镜头配合演员的表演,从半身镜头推为特写,集中表现出她阶级仇民族恨似烈火在心中燃烧。随后镜头转向伴奏者,钢琴的刮奏和这段江涛般奔腾翻卷的唱腔结合在一起,有力地烘托了铁梅这种激昂的情绪。在唱到“咬住仇,咬住恨”的唱句时,镜头则突出铁梅的面部特写,使观众从演员强烈的面部表情中,更深刻地体会到铁梅不低头,不后退,接过革命红灯,誓把昏天黑地来烧塌的革命激情。影片在塑造饱经风霜的革命母亲李奶奶的英雄形象时,通过对《血债还要血来偿》唱段的重点表现,展示了李奶奶强烈鲜明的爱憎。一开始,影片采用长镜头来表现李奶奶对革命斗争史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那风云变幻的战斗岁月。在紧张急促的音乐伴奏下,我们好象看到了革命先辈高举红灯,前赴后继的壮烈景象。银幕上的李奶奶的表演,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她用亲身的经历,鼓励革命接班人李铁梅“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在演唱最后一句“叫散”“血债还要血来偿”时,通过镜头的分切,展现出李奶奶的特写镜头,突出表现了这位革命老妈妈对敌人切齿的仇恨和百折不回、誓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