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察隅在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3-29
第2版()
专栏:

察隅在前进
祖国西南边境的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春意正浓,一派江南景色。挺拔的乔松高入云天,嫩绿的茶树郁郁葱葱,即将成熟的香蕉垂挂欲坠。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运来祖国各地出产的农具、布匹、日用百货,又运出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已经挣脱了反动农奴制枷锁的广大翻身农奴,正在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有的在手扶新式步犁翻耕稻田,有的在开拓荒山,兴修水利。察隅变了。
昔日的察隅,是西藏三大领主流放“犯人”的大监狱。居住在这里的藏族、怒族等各族劳动人民,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一条皮鞭下的“牛马”。残酷的农奴主还凶狠地把这里的僜人赶进深山老林,逼迫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农奴主并强制规定他们几十个“不准”,例如:不准开荒种地,不准从农奴主面前过,不准吃上游的河水,打不准还手,骂不准还口,等等。
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九五○年,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派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九年这里又经过了民主改革,察隅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从深山老林搬到平地定居的僜人,也和藏族、怒族人民一样迅速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不少地方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建立起人民公社,以跨世纪的步伐踏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察隅,这个县的各族人民早在民主改革后就打响了改造山河的战斗。他们劈山引水,搬石垒堰,把过去“天旱起灰,下雨流泥”的山坡地建设成一层层平整的稻田。十几年来,全县开山造田五千一百多克(每克约等于一亩),使耕地面积扩大了百分之二十三。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各族人民进一步焕发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不断深入发展。人们修水渠,搞农田基本建设,并且破除所谓“男人背粪要长大脖子,女人下地要死丈夫”的迷信思想,实行科学种田。这几年,他们改变种地不施肥的习惯,改变水稻直播、青稞撒播等落后耕作制度,还广泛采用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促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一九七一年,察隅获得了农业大丰收,全县平均粮食单产四百多斤,比一九六○年提高了两倍多。五个僜人村庄的人民刚到平地定居时,国家每年都要供应给他们大批救济粮,而如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生产的粮食,不仅完全可以自给,而且能够交售一部分给国家。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察隅县各族人民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沙窘村的青年德木龙,克服文化水平低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他经常背着一块小黑板,请识字的人把毛主席的指示写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仔细领会每句话的意思。他自己学会弄懂以后,再背着小黑板去教给乡亲们,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为适应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察隅县许多村庄还陆续办起了政治夜校。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前年农忙季节,察隅乡遭受了霜灾。沙马乡乡长旺扎闻讯后,马上想到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教导,亲自带领本乡六十多名藏族青壮年前往支援。他们扛着农具,赶着牲口,带着干粮,赶了四十多里路,到受灾地区帮助抗霜救灾。当察隅乡各族群众感谢他们时,旺扎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察隅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他们之中许多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少人还在县、乡等各级领导岗位担负领导工作,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他们在全县二十三个乡办起了二十六所小学,并且把自己的优秀子弟选派到中央民族学院上学。自更村生产队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阿妈布拉热,孤独一人,又不能劳动。不久前队干部把三百六十九斤粮食和一部分现金送到她家,老人从自己幸福的晚年联想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动地流着热泪高呼:“毛主席好!共产党好!人民公社好!好!”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