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革命传统代代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4-06
第3版()
专栏:

革命传统代代传
战斗堡垒更坚强
北京卫戍区某部一连,是一个在革命摇篮井冈山诞生的红军连队。这个连队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遵照毛主席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教导,建立了党支部。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一连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全连指战员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天,一连党支部带领全连指战员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阔步前进,使连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不断提高。
一次,上级交给一连一项紧急的施工任务。任务重,要求高,大家又缺乏施工经验。在困难面前,一连党支部组织指战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回顾连队的光荣传统,鼓舞大家的战斗意志,并且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施工开始后,党支部成员个个以身作则,一直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在灌注水泥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工地上雨水横流,如果中断作业,工程质量就要受到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刻,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刘茂树和战士们一起顶风冒雨,开沟排水,坚持在风雨中灌注水泥。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朱毛旦在捣固混凝土的岗位上,带领战士们冒雨苦战了三天三夜,衣衫湿透了,手上磨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泡,但他全然不顾。在党支部成员和广大共产党员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全连指战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南泥湾精神放光芒
兰州部队某部七连,三十年前,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今天,七连的新一代遵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来到南泥湾执行军农任务,使连队的老传统放射出新的光辉。
七连来到南泥湾时,正赶上水稻快要插秧的季节。指战员们以老八路为榜样,打响了开荒生产的战斗。荒地坑坑洼洼,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当时连里一无犁,二无耕牛,困难重重。战士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一九四三年视察南泥湾时的指示:“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还请当年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三五九旅老战士,讲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南泥湾精神的鼓舞下,指战员们大大振奋了革命斗志。没有房子住,他们就住进当年三五九旅留下的破窑洞。没有工具,他们自己动手制造。连长张必义带领战士们翻山越岭,到深山砍木料,割野藤。指战员们在窑洞里办起了“农具厂”,有的制犁耙,有的编土筐,迅速赶制出一批急需的工具。
垦荒开始了。战士们起早贪黑,在寒风中开荒,个个累得汗流浃背。
南泥湾早春的清晨,沼泽地里还结着一层薄冰,许多战士手冻肿了,脚划破了,仍然坚持战斗。战士们为了不误农时,冒雨开荒。他们连续奋战了十七天,开垦出荒地一百二十多亩,及时插上了稻秧。经过战士们的精心培育,新开垦的荒地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
在艰苦的劳动中,指战员们处处争挑重担,自觉地磨练革命意志。他们不但在南泥湾开垦出大批荒地,而且抽出人力支援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延安地区人民热情地称赞他们是三五九旅的好后代。
官兵团结永向前
武汉部队某部红军团“马仁义排”,具有尊干爱兵的光荣传统。二十多年来,“马仁义排”的排长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尊干爱兵、官兵团结的光荣传统却代代相传。
去年八月,新任排长杨武到职的第一天,就碰上战士康中宣丢了一块雨布的事情。当时,杨武严厉地批评了他。可是,康中宣很不服气,差点和他顶撞起来。
为什么对战士的批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杨武回忆起两个月前老排长马仁义回排里讲传统时,提到他耐心帮助一个战士迅速提高了阶级觉悟,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的故事。他受到很大启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毛主席关于“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的教导的意义。他决心向老排长学习,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待战士。于是,他深入班里了解康中宣丢雨布的情况。原来,部队一到驻地,康中宣就主动帮助炊事班砌灶,战友们给他搬背包时,把他的雨布同别的班的雨布混在一起了。这一夜,杨武的心情很不平静。他一直等到康中宣下哨归来,握着他的手,认真地作了自我批评。康中宣看到排长态度诚恳,很受感动,主动向排长作了检讨。夜深了,他们两个人还肩并肩地坐在一起谈心。
从这以后,杨武处处以老排长马仁义为榜样,用毛泽东思想带兵,使全排成为一个官兵团结一致,彼此亲密无间的战斗集体。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