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铜丝网与竹篱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4-11
第2版()
专栏:

铜丝网与竹篱笆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 诸宝楚
清华大学教育革命的经验指出: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往往通过业务问题反映出来。前一段,我在天生桥生产队参加教育革命的实践中,对这一点有比较深的体会。
搞卷秧,按照我固有的想法:有一片宽敞、平整的三合土地或水泥晒场,最好是在向阳、背风,周围没有鸡、猪干扰的地方。我认为这是育好卷秧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但是,生产队只在山顶上有一块三合土晒场,山高、风大、缺水,不合适。选到向阳、背风的地方,又没有合适的三合土地。如果用泥地育秧,自己又没有经验,失败了怎么办?我的思想斗争很激烈,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正在这时,贫下中农提出:“没有三合土地,我们想办法。”在贫下中农的启发和帮助下,把一片坚实的泥地改造成很好的育秧场,顺利地完成了育秧工作。
育秧场周围猪、鸡干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当我们向贫下中农谈了这个问题后,第二天贫下中农就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主动地砍竹子,编起篱笆,把场地四周很好地围了起来。我在旧学校里搞水稻灌溉试验时就是另一个样子:为了防止鸟雀为害,我设计了一个价值万元的铜丝网室,还在试验田周围打上水泥桩,拉刺铁丝围起来,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大量资金,几年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
通过这两件事,给了我极深刻的教育。为什么对同一件事,我和贫下中农却想的不一样呢?这反映了自己世界观上和贫下中农的差距。我深切地感到,只有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肃清旧学校资产阶级教育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自己的毒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