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4-17
第4版()
专栏:

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广西河池县白土公社党委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一年来,我们公社的农业生产,由过去的歉收转化为丰收,充分说明了正确地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主观愿望符合于客观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决心把粮食生产抓上去,为国家建设和世界革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公社党委的主观愿望。但是,多少年来,粮食生产计划总是完不成,产量上不去,年年吃商品粮。这是为什么呢?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我们公社党委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斗争。“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用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来对照,在我们面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粮食生产上不去,是不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于是我们就到群众中去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并进行实地调查,剖析典型事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越深入,问题的答案就越明确。白土大队解放生产队是一个老缺粮队。一九六六年中,他们因地制宜,改变了耕作制度,按照不同的情况,把旱田改种一造玉米和一造水稻,或早晚两造都种玉米,一年之内就把粮食产量抓上去了,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第二年没有这样做,产量马上下降,又重新吃国家统销粮了。
这件事对公社党委启发很大。解放生产队产量的一上一下说明什么?一九六六年粮食产量能在一年之内跃上去,是因为他们的主观认识符合了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针的结果。而一九六七年产量之所以掉下来,是由于他们的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针的缘故。产量下降是对主观主义最深刻的批判。解放生产队是这样,就我们公社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们公社是个比较干旱的地区,两万亩耕地只有三千多亩有水,其余都是旱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原有的耕作制度作适当的改革,片面地认为“水稻高产,多种水稻就能多打粮食”,不顾客观条件如何,没有水仍然强调要多种水稻。这自然要碰钉子,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这种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的工作指导,必然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原因找到以后,我们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九七一年的生产计划。这个计划从需要和可能出发,把两万亩耕地分类排队,按照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有水的种植双季稻,旱田根据得水情况种一造玉米和一造水稻,或者两造都种玉米。这样从实际出发制定生产计划,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个计划虽然减少了水稻面积,增加了玉米面积,由于增加了双造面积,便保证了粮食生产总面积总任务的完成。从一九七一年初生产计划下达以后,广大社员、干部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圆满地实现了计划规定的指标,全公社一九七一年全年粮食总产量比前年增产了百分之三十二。十个大队,队队增产,第一次完成了全公社国家粮食征购任务。
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领导者来说,只有达到了这个统一,才能取得对工作的领导权,使工作取得胜利。否则,不管你有多好的主观愿望,都一定要落空。我们一定要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努力改造主观认识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在生产斗争中不断争取新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