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实践中不断洗刷唯心精神——肇州县委在学大寨运动中改进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4-18
第4版()
专栏:

在实践中不断洗刷唯心精神
——肇州县委在学大寨运动中改进作风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黑龙江省西部的肇州县。近几年来,这个县粮食产量不断上升。目前,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正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在这个县,我们走访了十多个人民公社,接触了不少县、社、队的干部和社员。大量事实说明,县委领导作风的改变,是农业生产面貌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次沉痛的教训
县委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克服主观主义,洗刷唯心精神,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但真正实践起来,还要经过一个曲折的斗争过程。
肇州新县委成立初期,“一班人”朝气蓬勃,干劲很足。他们开会,学习,看材料,听汇报,经常坚持到深夜。有些同志很想深入基层,苦于抽不出时间;也有些同志认为,自己看文件多,参加会议多,听汇报多,上边精神吃得透,下面情况摸得透,凭这些也可以指挥生产。正在这时,发生了下面一件事情:
一九七○年三四月间,全县春播陆续开始。为了夺取农业大丰收,县委派了一些干部去肇东县涝洲公社学习高粱、谷子混种的先进经验,并决定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他们满以为这样可以大大增产,可是,结果却与愿望相反,按新办法种植的作物,长势越来越不好,还没等到秋收,就看出了减产已成定局。县委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涝洲的经验是好的,但涝洲和肇州的土质、水利等特点不同,县委没有取得直接经验,由点到面地逐步推广,而是一下子盲目地大面积推广以致造成损失。
这次失败使县委受到了深刻教育。他们深深体会到:离开实践,不作调查研究,凭主观愿望办事,好事也可能办成坏事。县委成员坐下来,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思想不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犯了唯心论的先验论的错误。从此县委成员下决心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实际斗争中,他们学到许多在办公室得不到的东西。原来,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比群众
“高明”,下到基层以后,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并开始改变了以往那种“你管汇报,我管指导”的作风。
“班长”的带头作用
肇州县委领导作风的转变是经历过反复曲折的。在实践中,“班长”的带头作用,常常会影响“一班人”。县委书记胡民到一个生产大队蹲点,开始信心很高,决心很大。过了不久,就有些安不下心了。他想:我蹲在这里,面上的工作会不会受影响?他蹲不住了,又跑到面上去,走马观花。群众说他是“行李蹲点”。结果,点没有蹲好,面上工作也起色不大;在讨论全县工作时,也提不出新的问题来。
有一次县委开会讨论农业“八字宪法”,下面汇报了双发公社和平二队挖粪窖进行高温造肥的办法。在这个节骨眼上介绍这个办法,正是“雪里送炭”。县委决定推广这项经验。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些生产队反映:高温造肥不发酵,有的粪窖冻成了冰葫芦。为什么和平二队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别的地方行不通呢?县委派人到现场一调查,发现和平二队水位低,造肥时气候温暖,窖挖得深,因此发酵快;而其他生产队水位高,窖挖得浅,造肥时气候已冷,时间,地点,条件都不一样。
这件事引起县委书记胡民的深思。他想到:教训尽管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没有亲自实践,心中无数。他下定决心在点上蹲下去,进行调查研究,取得领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权。
在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些常委说:“你是第一把手,应该在家里多管管面上的工作,我们下去蹲点。”胡民坚定地说:“正因为我是第一把手,才更加需要取得第一手材料。”
胡民回到了自己原先蹲点的地方,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坚持参加集体劳动。许多事情在点上办,有些会议在点上开,有时,他回县里开会,晚上九点多钟还要回到点上去,再不是“行李蹲点”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发生了。县委主要领导成员深入第一线后,有人对蹲点发生了动摇,说什么“县委亲自抓点,不如多抓全面来得快。”县委书记胡民耐心说服大家,坚持以点带面,毫不动摇。
土地盐碱化是肇州县的“三害”之一;多快好省地改造盐碱地是改变肇州低产面貌的关键。胡民冒着严寒,带领贫下中农挖土改碱。由于动手太晚,天寒地冻,投工不少,成效不大。从实际斗争中,胡民懂得了什么时候改造碱地更适宜,而且学到了许多改造碱地的知识。他和贫下中农一起研究,解决秋收与改碱在季节和劳力上的矛盾。县委把点上的经验,及时在全县推广,大大加快了全县改造碱地的速度。
胡民蹲点的长发大队,原来是全县有名的落后大队,过去粮食亩产总是在一百二十斤上下。胡民来这里蹲点以来,一没给钱,二没给物,就是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抓路线斗争和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使落后的长发一跃而为先进单位,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三百四十斤。县委在全县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对全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重新改画“小蓝图”
形势在发展,事物在变化。肇州县委体会到,要带领全县人民继续前进,必须永远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去年春天,肇州县干旱无雨。县委几位常委,因急于想把抗旱播种工作做好,自以为对肇州情况熟悉,没有经过调查,就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全县必须做到作物全部先浇后种的要求。不久,县委一位常委下去检查抗旱播种工作。在一个公社,贫下中农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先浇后种的条件,打井也来不及,如果不准抢墒下种,土地就白扔了。”他又到另一个公社的几个队去。有的社员说:“这里地势低洼,墒情好,不必要先浇后种。”
县委重新召开会议,经过讨论,改变了原来的决定,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抗旱播种工作。这样,加快了全县的抗旱播种工作的进度。
这件事使几位常委受到深刻的教育。从此,肇州县委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更加重视。但是,认识了的事物,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它,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自觉。
一次,一个县委常委去下宝公社太吉大队蹲点。他想:这次蹲点,是改造世界观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他下决心和贫下中农一起,苦战两三年,彻底改变太吉大队的面貌。他到村不久,用了几天时间埋头思索,作出了一个改变太吉大队自然面貌的“小蓝图”。第一步,先组织群众修渠。他亲自带头拉土,整天累得汗流浃背。不久,他回县里去开会,临走时,他再三嘱咐,要大队干部抓紧。开完会,他就返回村里。他原以为这段时间工程一定进展很快,可是到大队一打听,修渠工程在他走后就停工了。
他惊奇地问:“为什么停工?”
贫下中农回答:“土地上了冻,土块压不实,费工多,还不能保证质量。”
他说:“人家关内修水利,哪有夏天干的?水利工程就是要冬天干。”
他动员群众重新上马,经过一段苦战,水渠终于修成了,他满心高兴。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冻土块一开化,土松了,一放水,水渠到处漏水。
经过这次教训,他认识到:贫下中农确实比自己高明得多。从此以后,他做什么事,都虚心向贫下中农请教。经过群众反复讨论,推翻了自己的“小蓝图”,制订了一个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远景规划。
“小蓝图”重新改画了,这位同志在改造世界观上,也取得了成果。在一次社员大会上,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的“小蓝图”就是唯心论的先验论的产物,改画了“小蓝图”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什么是唯心论的先验论。
肇州县委的同志们谈起这些经验教训时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何尝不是带着这样那样的“小蓝图”?这些“小蓝图”在实践中修改一次,我们的认识就前进一步,领导水平就提高一步。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