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4-24
第3版()
专栏: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
毛主席教导说:“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才能不断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推动教育革命沿着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深入发展。
学会分析的方法
如何对待过去的某些教学形式?我校革命师生意见有分歧。有的教师看到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学习很吃力,就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辅导。一些教师议论说:
“文化大革命以前搞辅导,现在又搞辅导,这是不是复旧?”又如对要不要制订教学计划,要不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也发生过争论。由于划不清两条教育路线的界限,认识不统一,教学上的某些必要制度未能及时建立,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分歧呢?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态度。同是辅导,文化大革命以前,是为了追求升学率,一些教师往往用资产阶级名利思想刺激学生。这样的辅导是要坚决废除的。今天,教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满腔热忱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文化知识的辅导,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教师对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应该积极鼓励和提倡。
毛主席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对于教学工作上采用的一些形式,不能简单地以过去是否有过作为标准,一概加以否定或肯定,而应该从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看一看是执行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还是在推销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即使是旧的教学形式,如果加以改造,就有可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相反,即使是新的形式,如果路线不对头,旧的内容也有可能从中得到恢复和发展。
由于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逐步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各学科制订了教学计划,建立了教学研究、评教评学、辅导、考核等制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要全面地看问题
有些教师怕加重学生负担,重犯“智育第一”的错误,上课光讲不练,不布置或很少布置作业,这样,学生所学得的知识不能及时通过复习加以巩固。后来,我们规定主要学科都要适当布置作业,有的教师又布置作业过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受旧教育路线的影响外,主要是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使大家认识到,看问题要看到它的正反两个方面。不布置或很少布置作业,表面上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算不熟练,有时布置一道习题,有些学生也要花很多时间,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长远看,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学习上的困难会日积月累,越来越大。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完不成,心里着急,思想负担更重。同样,过多地布置作业,主观上以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学生忙于应付作业,成天处于紧张状态,上课不能安心听讲,必然影响政治学习和身体健康,文化知识也学不好。
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各学科互相协调,适当地布置作业,并注意做好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批改工作,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打好基础,有利于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初二有个班级,过去语文课很少布置作业,不少学生边学边丢,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差。后来教师适当布置作业,并在学生中开展读报和写日记活动,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有了提高。高二的一个班级,原来作业比较多,后来妥善安排了各科的活动,保证学生有自学时间,学生除了完成作业,还有时间进行预复习,学得比较主动。
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考核制度的改革中,有的同志认为开卷考试考不出真实成绩,主张沿用过去“教师出试卷,学生答题目”的老办法。后来,经过分析批判,部分教师又走到另
一个极端:考前公开题目,复习时做好答案,让学生照抄不误。
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不懂得“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一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按照各个学科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考核方法:有开卷,也有闭卷;有口试,也有笔试;有在教室里的考试,也有到生产现场的考试。即使同一科目,也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
语文、外语等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朗读、批判会发言等形式的考试;同时,还进行了命题作文、文章分析等笔试,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如公式、定理、定律、化学分子式以及字、词等,学生不仅应该理解,而且还要熟记内容,我们就进行闭卷考试。
现场考试,主要是针对过去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弱点,把学生带到生产现场去进行实际操作。如初二的农业基础课,开始在教室考试学生识别稻秧和稗草的能力。贫下中农认为,这种考试方法脱离实际。第二天,他们和教师一起把学生带到稻田拔稗草,使那些试卷上答得清清楚楚、到了田里胡里胡涂的学生,真正掌握了区别稻、稗的本领。
浙江衢县龙游中学党支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