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时代的英雄形象 典型的矛盾冲突——学习江水英英雄形象塑造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2
第3版()
专栏:

时代的英雄形象 典型的矛盾冲突
——学习江水英英雄形象塑造的体会
红城 文欣
如何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塑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文艺观观察生活、概括生活、设置矛盾。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有区别、有联系、有层次地展开矛盾冲突,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成功地塑造了江水英这一光辉形象,为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典型,就要把矛盾斗争典型化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共产党内部来,而表现为尖锐复杂的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是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大风大浪里涌现和成长起来的。文艺创作如果回避现实的矛盾斗争,或者不对生活进行深刻的集中概括,而是人为地虚设矛盾——什么“误会、巧合、考一考”,为冲突而冲突,就必然会掩盖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同时,英雄人物也就失去了存在和行动的条件。它所塑造的人物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要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就必须批判形形色色的“无冲突”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把“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在典型化的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描写的是东南沿海某人民公社龙江大队堵江救旱的斗争。这出戏塑造的江水英英雄形象的典型意义,来自剧中所展开的矛盾斗争的典型性。从表面上看,堵江救旱,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斗争。但是,《龙》剧却没有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是以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丰富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加工提炼,并结合堵江救旱这场斗争的特殊性,来概括生活,设置矛盾,展开冲突,把矛盾斗争典型化。《龙》剧首先正确地认识和表现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改造人、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关系。它以人与自然的斗争为背景,描写了一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在矛盾冲突中突出表现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工农兵创造历史、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刻揭示了英雄人物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高度觉悟。江水英承担重任回到龙江村的第一段唱,就明确地点出,要堵江送水救旱荒,“在眼前有一场公私交锋仗,战斗中人换思想地换装”。这不仅为江水英的形象塑造设置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同时也为全剧的主要矛盾定下了基调,预示着在抗旱斗争中,将出现一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激烈冲突。进而,《龙》剧把握住堵江救旱中各种人物的不同态度,以江水英为中心设置了三种不同的矛盾。一是大队长、党支部委员李志田的本位主义与江水英的共产主义风格的矛盾。李志田考虑的只是本大队的局部利益,看到的只是他那三百亩茁壮茂盛、丰收在望的小麦;而以江水英为代表的广大贫下中农却深深懂得:“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盛开春满园”,必须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江、李的矛盾是党内的思想斗争,是领导班子内部的矛盾。二是富裕中农常富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与江水英为代表的广大贫下中农维护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常富处处想的是他那点“自留地”,江水英想的则是“手心手背都是贫下中农的肉,山前山后都是人民公社的田”。江、常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农村中两条道路的矛盾。三是暗藏的阶级敌人黄国忠千方百计破坏堵江救旱斗争,妄图瓦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与江水英牢记毛主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在堵江送水斗争中狠抓阶级斗争,积极维护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集中在堵江救旱这一中心事件上。李志田的本位主义迎合了常富一类落后群众的愿望,常富一类落后群众则是李志田的本位主义的社会基础;阶级敌人黄国忠在李志田面前伪装积极,察言观色,煽风点火,打着“是为大家着想”的旗号去迷惑李志田,妄图利用李志田的私心和当权的地位达到破坏堵江救旱的罪恶目的;李志田由于被扩大了的私字迷了心窍,看不到阶级斗争,不抓阶级斗争,客观上成了阶级敌人的保护伞。这三种矛盾,虽然性质上有原则区别,但在堵江救旱问题上都是江水英的对立面,而后两种矛盾又都不同程度地通过李志田而起作用。《龙》剧从表现共产主义风格的主题出发,以江、李之间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为贯串全剧的矛盾主线,而把敌我矛盾和其他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剧中的副线,这样来设置矛盾,安排矛盾的主从关系,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而且说明了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往往利用人们的旧思想,在党内和领导班子内寻找代言人,妄图同无产阶级作斗争。剧中的矛盾冲突以江水英为中心来展开。江水英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地位,这就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因而,江水英的形象就成为时代的英雄典型。
抓住主要矛盾,有层次地展开矛盾冲突,逐步揭示主要英雄人物的性格
江水英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典型。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高度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品质,是她英雄性格的核心。《龙江颂》在展示全剧的三种矛盾时,全力抓住江、李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这一主线,抓住表现这一主线的主要环节,有层次地、步步深入地展示了江水英的英雄性格。
第一场《承担重任》,在江水英传达了县委堵江救旱的决定之后,李志田提出了“三百亩好庄稼”要被淹的问题。江水英回答:“甘蔗没有两头甜,我们应当作出必要的牺牲!”李志田推说“群众工作”难做,江水英一语点出:“关键在咱干部”,并提议“学习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统一思想”。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开门见山地把江、李之间的矛盾推到了观众的面前。对待党的决定,一个斩钉截铁、态度鲜明,一个含糊其词、心事重重,这就为《丢卒保车》一场中江、李第一次的正面交锋作了有力的铺垫。
《丢卒保车》一场,围绕着如何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江、李之间展开了面对面的思想交锋。这是第一阵风雨,第一层激浪。李志田粗声大气地向江水英提出“我的高产指标”,“我的超产分红”,“我的晚季损失”,似乎振振有词。江水英则非常冷静地分析了三百亩和九万亩谁轻谁重,用“一花”和“百花”的关系,“丢卒保车”的道理来启发李志田。《龙》剧在这个矛盾的关口上安排了江水英的“百花盛开春满园”这个重要唱段,从〔二黄原板〕开始的对顶风冒雪、开荒造田的深情的回忆,到对九万亩“多少人流过多少血和汗”,“多少人度过多少暑和寒”的深刻的分析,结束在〔垛板〕“大旱年变成丰收年”的激情的抒发,分三层非常细腻地揭示了江水英的内心世界。她不是象李志田所指责的那样,“不想”这用血汗换来的三百亩小麦,而是更心疼千万人用血汗换来的九万亩良田。她心里想的不是“你的”、“我的”,而是人民公社的。这思想境界的一高一低,语言动作的一静一动,把江、李矛盾有声有色地展示了出来。“人民公社力量大,定叫低水上高山!”江水英坚信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这是她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她坚决带领广大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顾全大局,在该丢的时候“丢”得坚决;而且充分发挥局部的积极性,丢了以后又力争将损失补回来。这样,她就把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和坚决执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政策辩证地统一了起来,显示了她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和科学的求实精神。
《龙》剧写堵江救旱的斗争,有五个回合。但是,作者并没有让江、李在每个回合中都正面冲突。如果这样做,就会造成江水英对李志田场场做工作,而李志田又场场顶牛,不仅使李志田显得顽固执拗,也会使江水英陷于被动。《龙》剧用主线不断,以点带面的办法,把江、李斗争集中在《丢卒保车》和《闸上风云》两场戏中,其他场次则作为江、李斗争的继续和铺垫。
第四场《窑场斗争》,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场戏虽然没有写江、李冲突,但写了对待“补回损失”上的两种不同态度。围绕着停火搬柴的问题,江水英、阿莲和阿更展开了一场激烈冲突。通过这场斗争,表现了江水英顾全大局的坚定性,批判了那种不顾社会主义整体利益、单纯为了赚钱而搞副业的倾向。这场戏是《丢卒保车》的矛盾的延伸,又是第八场《闸上风云》斗争的先兆。阿更的思想和行动是对李志田的一个补充,也是对李志田的一个检验。虽然李志田也批评了阿更,但他在阿更“淹了田,又丢了砖”,究竟怎么办的反问下却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就说明了在江水英教育下,李志田虽有所转变,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还没有真正提高,一遇风浪还会摇摆。
第八场《闸上风云》是各个矛盾的会合点,围绕着要不要承担最大的牺牲,江、李的冲突也达到了最高潮。《龙》剧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调动一切艺术手段,突出地揭示了江水英壮丽的内心世界。
在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为英雄人物作多层次的有力铺垫,是《闸上风云》写矛盾冲突的特点之一。在前几场里,《龙》剧写了江水英合龙口上迎风斗浪,三千亩大田里抱病操劳;写她专门利人去后山支援,为查敌情听盼水妈的血泪控诉……,所有这一切,为江水英主动承担最大的牺牲作了远的铺垫。第八场开幕之后,又先展开阿坚伯与李志田的冲突,用短兵相接的对话,大幅度的剧烈动作,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为江水英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作了近的铺垫。江水英在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上出场,并针对李志田的关闸断水,提出开足闸门,提高水位,承担最大牺牲,一下子把矛盾冲突推向了最高潮,并使江水英的英雄性格在斗争中迸发出灿烂的光辉。在展开矛盾冲突之前,究竟为谁垫戏?这是一个以谁为中心来写矛盾,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来写矛盾的问题。《龙》剧由于调动其他环节为主要环节铺垫,其他人物为主要英雄人物铺垫,从而使江水英的一言一行显得合情合理,江水英的英雄形象显得高大丰满。
《闸上风云》一场写矛盾冲突的另一个特点是:严格掌握矛盾的区别,又放手加大冲突的份量,为揭示江水英崇高的内心世界服务。李志田在听了江水英主动承担最大牺牲的话之后,本位主义大发作,连珠炮似地向江水英发出一连串的质问。面对着李志田毫无根据的指责,江水英不是感到委屈,而是为战友的掉队而痛心;不是为自己辩解,而是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帮助战友走上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轨道。在这个关键地方,《龙》剧为江水英安排了核心唱段“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开头用低起轻唱的〔反二黄慢板〕,反衬出江水英无比激动的心情。接着回叙三年前山洪迸发,暴雨倾盆,江村被毁的情景。是毛主席派三军营救了受灾群众,是后山人不惜牺牲积极支援,万人合力为龙江村重建了家园。最后,江水英用“同志啊!战友哇!”的热情呼唤,激励李志田在风浪中站稳脚跟。“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这个核心唱段,既表现了江水英谦虚谨慎,坚持原则,以积极的思想斗争来维护党的团结,教育掉队的战友的崇高品质,更集中地揭示出江水英的共产主义风格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广大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性的产物。
毛主席教导我们:“轻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公字闸前,不仅有两种世界观的激烈交锋,而且翻卷着阶级斗争的风云。《龙》剧巧妙地把敌我矛盾这一条线也在这一场戏里解决,造成了《闸上风云》的第二个层次。黄国忠的被揭露使李志田明白自己上了敌人的当。江水英利用这一反面教员,抓住李志田痛悔的有利时机,对他进行教育。她说:“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公与私,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公私观。志田,敌人利用了你的私字,私字掩护了敌人!”语语中的,字字千钧,表现了江水英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高度觉悟。最后,《闸上风云》通过江、李二人富有哲理性的对话,和江水英的“让革命的红旗插遍四方”一段唱,把江水英的精神世界推向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境界。公字闸开,江水奔流,一个“四海风云胸中装”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在公字闸桥上巍然屹立。
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有区别、有联系地展开各种矛盾冲突,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英雄人物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不仅以江、李斗争为主线,着重刻画了江水英“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崇高的内心世界,而且紧紧把握住各种矛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有层次地展开各种矛盾冲突中,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了江水英的高大英雄形象。
《龙》剧是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线,而是把敌我矛盾作为一条副线处理的。但是,它没有孤立地去写这两条线的发展,而是准确地把握住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区别和联系,恰当地处理了主线和副线的关系。通过虎头岩这样一个典型化的细节,把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联系了起来,把前山和后山、解放前和解放后联系了起来,也把江水英和后山群众盼水妈联系了起来。这个典型化的细节,在堵江救旱的斗争中,使戏剧矛盾的主线和副线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阶级斗争和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互相影响,交错发展。第二场一开始,写了黄国忠妄图利用虎头岩来煽动李志田反对堵江,就把主线副线拧到了一起。在堵江救旱斗争中,李志田的本位主义掩护了阶级敌人黄国忠;黄国忠的阴谋活动又利用了李志田的本位主义。黄国忠的挑拨离间,加剧了党内思想斗争和领导班子内部的矛盾;而他的被揭露又反转来促进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龙》剧通过这种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矛盾处理,深刻地描写了江水英在革命实践中正确地认识矛盾和处理矛盾的过程。江水英对黄国忠的斗争,经过了怀疑、觉察、判断、调查、揭露几个阶段。在生产斗争中,江水英牢记党的基本路线,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察奸辨伪。从黄国忠熟悉后山情况,和他煽动阿更提前起火的现象,觉察到阶级敌人活动的蛛丝马迹。第五场深夜巡堤,分析敌情,及时地作出了“风浪要征服,暗礁尤须防”的判断,表现了她高度的阶级斗争觉悟和善于思考的性格特点。在对敌斗争中,江水英特别注意维护党支部的团结和统一。从第二场《丢卒保车》她就提醒李志田“要注意暗藏的敌人”。在第四场《窑场斗争》中她又再一次地告诫李志田,“要警惕阴暗角落逆风吹”。在对敌斗争中,江水英处处依靠群众,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亲自去掌握第一手材料,终于揪出了黄国忠这个埋藏得很深的反革命分子,教育了掉队的战友和落后群众。这一切充分表现了江水英对阶级敌人强烈的仇恨和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在江水英和常富的关系上,则显示了她性格的另一侧面。常富是一个赤裸裸的个人主义者,代表了农村中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但和阶级敌人则有严格的区别,经过教育还可以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龙》剧在处理时,没让江水英和常富进行正面冲突,而是写江水英对常富身教重于言教,把与常富的正面冲突让给了阿坚伯等贫下中农。如果事无巨细都让江水英去做,不仅英雄人物显得很孤立,而且广而不深。第六场常富为自己的房子可能被淹,气势汹汹找上门来,他以为江水英在睡觉,故意大吵大闹。这时为查看水情一夜未睡的江水英从相反的方向上场,和婉地问了一句:“常富叔,您找我有什么事?”常富顿时张口结舌,脸上无光地躲到一旁去了。这场戏没写江水英和常富直接交锋,而用阿坚伯和常富的正面冲突作铺垫,不仅宣扬了江水英大公无私的精神,而且用常富的自私自利强烈地反衬了她的这种崇高的品质。后来,在《闸上风云》一场中,江水英不顾自己的房子进水,首先替常富搬家,也使常富既感动又惭愧。《龙》剧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既写出了江水英深得广大贫下中农的拥护爱戴,又突出地表现了她善于团结、教育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坚定不移地带领广大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英雄人物和其他正面人物也有矛盾,不过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矛盾。如第六场阿坚伯不让江水英带病操劳,第九场《丰收凯歌》中江水英与盼水妈争缴公粮。通过这一些矛盾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江水英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和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深厚阶级感情。这也是英雄人物性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