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沙尔达坂草原绘新图——记新疆乌鲁木齐县东风公社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3
第3版()
专栏:

沙尔达坂草原绘新图
——记新疆乌鲁木齐县东风公社的变化
东风公社座落在天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解放前,这里的哈萨克族贫苦牧民,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部落头目的残酷剥削压榨下,过着濒于灭亡的悲惨生活。“草原再大没有我们一棵草,畜群再多没有我们一根毛;冻死一张老羊皮,饿死一把青稞面”的情景,就是解放前哈萨克族贫下中牧(农)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后,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亮了博格达峰下的沙尔达坂草原,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哈萨克人民摆脱了在封建桎梏下形成的贫穷和落后,这里的畜牧业一天天繁荣起来。
自力更生建设草原
原来,哈萨克牧民还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牲畜没有棚圈,人没有定居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他们决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沙尔达坂草原上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数九寒天,山风刮得人们睁不开眼。哈萨克族牧民,脚登皮窝子,绑上铁爪子,手持大斧,向天山雪峰开战,攀上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高山,运回了木材。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一条条牧道环绕山间,一座座棚圈和接羔房星罗棋布,实现了群群牲畜有棚圈的愿望。在冬夏牧场间,他们还筑起一条二十五公里长的木栏,保护了草场,为畜群安全越冬度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防止了自然灾害,促进了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去年,这个公社的牲畜总头数比合作化初期净增了两倍多。
正当畜牧业不断发展的时候,这里的牧民们又提出了新的课题:要不要种庄稼?牲畜饲料能不能做到自给?有人说,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种地,牧民放羊”。也有人说,我们只要把牲畜养好就行了。公社干部引导牧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牧业要发展,必须有农业来支援;而牧业的发展,又将反过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他们说:“我们一定要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
沙尔达坂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向农业进军的号角吹响了。一九六五年春天,三百多名男女社员高举红旗,上了水利工地,修渠引水,开荒造田。这时,遍地依然是白雪皑皑。祖祖辈辈只拿过放羊鞭的哈萨克族牧民,第一次抡起铁镐开山打石,破冻挖土。共产党员、老贫牧阿依木哈买提,和汉、回族的干部、社员一起大闹技术革新,改革了浇灌水泥板的方法,提高工效十多倍,节约了大量资金。就这样苦干几个冬春,终于修成水泥渠道和浆砌卵石渠道二十七公里,建成小型水库两座,引来了天山清泉,扩大灌溉面积二万五千多亩,大片旱地变成水浇田。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去年达到二百三十万斤,社员口粮和牲畜饲料基本自给,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己生产的面粉。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公社公共积累的不断增加,为农牧业服务的一些小工业,也兴办起来了。
哈萨克族牧民的欢歌
我们来到天山深处的小渠子。解放前给牧主扛过二十五年长工的哈萨克老贫牧拉马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我们走进他那明窗粉墙的新居,在堆着一大叠绸缎被褥和铺着好几条花毡子的炕上坐下来时,殷勤的女主人立即离开缝纫机,端来了香喷喷的奶茶;两个上小学的女儿正在学唱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也关上半导体收音机,过来攀谈。拉马赞老人一边喝着奶茶,一边打开了话匣子:“要是旧社会有客人到我家来,可没有这样好的奶茶招待啊!那时候,我一家父子三人给牧主放羊,没黑没明地干一年,还挣不到几斗粮食。有一次,狠心的牧主无中生有地说我偷了他家的东西,不仅半年的工钱分文不给,还遭到一顿毒打。”
拉马赞的回忆把我们带进昔日哈萨克草原的苦难岁月。新疆解放前,商品奇缺,物价飞涨,四只肥羊只能换到一块茶砖,十公斤羊毛才能换到一米花布。现在,在公社的商店里,一只羊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四块茶砖,一公斤羊毛可以买到八、九尺花布。
夜深了,新衣柜上的座钟敲了十二下。拉马赞老人兴奋地告诉我们,自公社化以来,他家平均每年收入一千二百多元,生活过得赛蜜甜。去年入冬时,他们宰了一头牛和三只大肥羊,家里还有一头奶牛。他的大儿子当了伐木工人,二儿子初中毕业后当了营业员,三儿子参了军,四儿子当了生产队里的放牧员,他自己也被评为模范牧工。四年前,当他有了第一个小孙女时,老两口为了表示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为她取名“努尔古丽”,意思是光辉灿烂的花朵。
拉马赞一家,是今天的沙尔达坂草原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缩影。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公社平均每户年收入高达九百二十多元,比合作化初期增加了五百元。现在,全公社百分之八十的社员都有了手摇缝纫机,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有了半导体收音机和钟表。
公社所在地——甘沟,这个解放前只有二十几间低矮土屋的荒凉山村,现在呈现一派欢腾热闹的景象。入夜,分布在坡上沟里的农牧具修造厂、面粉乳粉加工厂、医院、中学和小学校、银行、邮局的电灯,把这个新兴的村镇照耀得一片光明。公社电影队为牧民们放映着彩色影片,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唱自己编写的节目。“天边的白云千万朵,没有我们公社的牛羊多。地上的鲜花千万朵,也比不上哈萨克牧民的新生活”的歌声,伴随着悠扬的“冬布拉”琴声,在草原上飘荡。
继续革命永向前
在辽阔的沙尔达坂草原上,到处传颂着哈斯木“走娘家”的事迹。哈斯木是合作化的带头人,前进生产队的老支书。在哈斯木担任这个队领导的时候,这里一直是东风公社的先进典型。但是,在哈斯木离开这个生产队担任东风大队党总支副书记以后,这个队的一部分干部一度背上了“老先进”的包袱,前进的步子越来越小。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鼓舞下,年过半百的哈斯木,更加精神振奋,青春焕发。他向公社党委书记扎木扎谈了他的想法,决定“走娘家”。哈斯木回到前进生产队,同牧民们一起劳动,调查研究,很快熟悉了这个队的情况。在干部党员学习班上,哈斯木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教导,启发他们回顾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战斗历程,进行了一次路线教育。
去年一开春,这个队的党支部就带领社员群众,上山岗,下河滩,刨树根,搬石头,开荒造田。他们第一次种上两千亩庄稼,秋后收获饲料五万六千斤,解决了这个队由于牲畜多,饲料长期不能自给的问题,为革命作出了新贡献。广大群众看到这种情况,高兴地说,前进队又大步前进了。
先进队在不断前进,后进队怎么样呢?我们访问了座落在一条深山沟里的高潮生产队。只见肥壮的羊群在蓝天下蠕动,骏马在雪原上奔腾,铁匠房里炉火熊熊,木工房里正在修造牧业生产工具。整个山谷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景象。
高潮生产队两年前还是一个后进队。这个队新的党支部成立后,党支部书记阿布都尔和干部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跑遍了生产队的四季牧场和每座毡房,勘察草原,了解膘情,访贫问苦。去年他们根据调查来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合理利用草场的计划,使畜群晚进冬窝子二十天,并且发动群众打贮冬草一百二十万斤,使群群牲畜严冬有暖圈,荒春有贮草,长得膘肥体壮,全年四千三百九十头适龄母畜产仔四千四百四十一头,创造了公社幼畜繁殖成活率的最高纪录,一跃跨进先进行列。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