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昔日荒沙滩 今朝百果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3
第3版()
专栏:

昔日荒沙滩 今朝百果园
首都西北,燕山脚下,有一座绵延十余里的果园。这就是南口果园。
“南口三件‘宝’:沙子、石头、大酸枣”。人们用这句话形容南口地区的贫瘠、荒凉的过去。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乱石滚滚,沙堆遍地。由于严重缺水,草不生,树不长,只有一些耐旱力强的酸枣棵在沙堆石缝中露出头来。
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南口农场的广大革命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把昔日乱石滚滚的沙石滩建成了一座大果园。一九七○年水果总产量达到五百万斤。一九七一年战胜了多年少有的旱、虫、风等自然灾害后,又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水果总产量达到六百万斤。广大职工看到十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都豪迈地说:这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结果,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的胜利。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一九五八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首都财贸、文教、粮食等部门的两千三百多名下放干部,怀着“誓把沙滩变果园”的雄心壮志,肩扛锨镐,浩浩荡荡地来到南口,在乱石滚滚的沙石滩上,支起帐篷,竖起标杆,风餐露宿,开始了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
沙石滩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夏天,骄阳似火,天干地灼;冬春天气,狂风怒吼,沙尘弥漫,吹得人睁不开眼,站不住脚。吃饭,窝头冻成“铁疙瘩”;喝水,碗里一层黄沙泥。但是,大家在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下,刨开一个个口径三米、深一米的树坑,填入一筐筐好土,栽下了一棵棵果树。
树种上了,没有水,怎么办?垦荒战士们借用附近农村的渠道,将十几里以外的响潭水库的水引来,蓄入水池,再把水一担一担地挑到树下。
“哪怕汗水流成河,誓叫祖国遍地青”。广大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到一九六○年,植树面积达到六千多亩,栽植果树十一万多株。这一年收获了两万六千多斤葡萄,桃和苹果也已部分结果。
修渠挖井 建设林田
南口地区,风大土薄雨水少,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春旱严重时,从果树花芽萌动到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连续三、四个月不下雨,常常造成枝叶枯黄,果实干瘪。农场革命职工,一不动摇,二不伸手,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大搞水利,同干旱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们组成了兴修水利的队伍,同当地贫下中农一起,参加了响潭水库的扩建,职工们背着大石头,从山下运到山上,筑起拦水坝,增加了水库的蓄水量。然后,又自己动手,利用遍地的石头,砌起了引水渠道。当时,正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隆冬,人们为了赶在春灌前完工,早出晚归,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从水库到农场——十四华里长的渠道修建任务。
随着果林面积的扩大,用水量日益增加,场党委决定扩大水源,在荒沙滩上打机井。没有深水泵,就先挖一个井坑,在坑底开钻打井。经过近半年的奋战,终于在干旱的沙石滩上打出了第一眼机井。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南口农场广大职工决心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原有“花盆”式的树坑,扩大成五米长、四米宽、一米二深的畦田。扩坑换土,改良土壤,这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任务。
经过几个冬春的奋战,果园的面貌改变了,全场有百分之八十的果树区实现了畦田化,改良了土壤,平整了行间道,清除了株间的乱石杂草,果树座果率逐年提高,一九六八年水果产量二百万斤,到一九七○年上升到五百万斤。
科学管树 再夺高产
果树栽培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在荒沙滩上栽培果树,更加缺少经验。文化大革命前,有些人照搬洋教条,大搞什么“基部三主枝”的树形,片面追求“树形美”。由于果树修剪量过大,挂果减少了。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职工在党委的领导下,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联系实际,围绕着果树应该怎样修剪的问题,展开了一场群众性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场党委组成了有职工、干部、科技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科研小组。科研小组成立后,发动群众,认真观察果树生长情况,调查南口地区气温、雨量、土壤等各种自然条件,批判了过去不从实际出发的错误做法,实行了因地制宜的修剪措施,为果树大幅度增产开辟了道路。
食心虫是果树的大敌,它危害新梢,影响果实质量。桃树晚熟品种“晚黄金”的虫果率最高曾达百分之七十六。查遍中外技术资料,防治这种虫害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喷药灭虫,消极防御,穷于应付;二是果实套袋,浪费人工,收效不大。为了彻底防治这种病虫害,一分场的职工经过七十多天的仔细观察,了解了食心虫越冬后的生活规律,找到了它第一代成虫孵化的准确时间,确定了四月底为打药灭虫的有效时机,有效地消灭了食心虫第一代成虫,又不会影响授粉。接着,他们又用糖醋诱杀的办法向食心虫第二、三代成虫进攻。这一年“晚黄金”的虫果率下降到了千分之三。
科学管树,喜结硕果。一九七一年采收季节到来时,各种水果挂满枝头,广大职工满怀丰收的喜悦,从六月中旬收杏子开始,到十一月中旬收“国光”苹果结束,整整五个多月,忙个不停。采收场上,挑灯夜战,抬筐过秤,分级包装,一片繁忙景象。这一年水果产量达到六百万斤,向国家上缴利润十三万元。
现在,南口已建成一百多个果树区,果园面积发展到八千六百亩。两千亩茂密的防风林象一道道绿色的城墙,挡住了风沙,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千年的沙石滩几乎全部被绿树覆盖。五十多眼机井,马达轰鸣,日夜抽水灌溉。“沙子、石头、大酸枣”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