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在劳动实践中学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3
第3版()
专栏:

在劳动实践中学习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战士 陆红珠
一九六九年五月,我初中毕业后,遵照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从上海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开始,我有一个建设边疆的强烈愿望。可是,种庄稼的知识和技术,我一点也不懂。例如包米的几个品种,我都辨别不清,许多农活不会干。于是,我下定决心,从头学起,积极参加播种、施肥、锄草等各种劳动。从这些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从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也从书本上,学习农业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农业生产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一次夏锄,我寻思,看哪株苗弱就把它锄掉,于是抡起锄头就向前锄。干了一段,转头看到贫下中农锄过的地都是一株株包米苗间得距离相等,齐刷刷的,可是我间的苗却有稀有密。一位老贫农走过来,指着垄上的包米苗对我说:“有的两株虽然都是壮苗,但距离太近,互相争夺养分,就得间掉一株。也有的虽然是弱苗,但它距离适当,就要留下。”
过去,我在学校里很少学习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对它也从未发生过兴趣。后来经过劳动锻炼,感到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很多学问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和钻研。我结合生产实践学习了《玉米杂交与育种》、《植物栽培学》等书籍,努力钻研农业科学知识。
在学习中,我看到书上记载花生是温带的喜温作物。我想,在“北大荒”高寒地区能不能也生长结果呢?如果能,使“北大荒”增加花生这一种作物,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和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们一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种下了一捧花生种,秋天收获了半麻袋果实。实践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体会到,书本知识是重要的,可贵的,但它是别人的,对我们来说是间接的,必须通过亲身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把书本知识和当地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在参加收割大豆的劳动中,发现同在一块地里,有的品种产量高、质量好,有的品种产量低、质量差。听老同志说,大豆是油料作物,它的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是看含油量的高低。在生产劳动中,我了解到花生的含油量一般是百分之三十左右,大豆的含油量一般是百分之二十左右,心想,如果想办法把大豆的含油量提高,将为国家增产多少豆油呀!我和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对大豆与花生的七十多朵花进行了杂交试验,后来结下了八个豆荚,一九七一年把它种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杂交试验。
在种小麦时,我想,用果树嫁接的方法,生产的苹果产量又高又好吃。小麦能不能也这样搞呢?在实践中,因小麦茎秆是空的,又细又薄,贴也贴不住,粘也粘不上。毛主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我们分析,果树和小麦在本质上不同,用果树嫁接的方法嫁接小麦当然行不通。于是,我改变了用芽接、枝接的想法,学习和运用胚接的方法。我们进行胚接的小麦成功了。经过对收获的种子的分析,小麦的粒型、颜色和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千粒重量高达四十一点二克。
毛主席说:“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短短两年多的劳动锻炼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使我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我深深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长期地参加生产劳动,与工农结合,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学习,就能不断得到丰富的知识,改进耕作技术,解决农业增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建设“北大荒”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