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领导要“上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4
第2版()
专栏:

领导要“上山”
  公冶平
“矿山,矿山,关键是领导上山!”綦村铁矿工人这句话说得很对。这个矿的领导干部刘庆海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要解决矿山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领导上山。这个有关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问题,是当前大打矿山之仗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有些矿山的第一把手也许以为,我是抓总的,忙得很,不一定要“上山”吧!不对。不是不一定要“上山”,而是一定要“上山”。毛主席指示:“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里说的是任何领导人员,当然包括第一把手在内。这里说的是从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如果不“上山”,不去接触、了解、调查个别人员和个别事件,具体经验从那里取得呢?又怎么向自己所领导的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呢?“抓总”又怎么能抓得起来呢?如果不了解下情,还要在那里指导,那就必然是象毛主席指出的,“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要克服这种危险的现象,取得普遍指导的经验,就应该“上山”。
有些分工管政治工作的同志也许以为,我是抓政治工作的,不是指挥生产的,大概不必“上山”吧!不对。不是不必“上山”,而是同样有必要“上山”。毛主席指出:政治工作“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不能孤立地去做。”如果不“上山”,不懂得生产的情况,不了解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能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呢?要克服政治工作脱离实际的状况,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同样应该“上山”。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真知灼见”。这是经验之谈。没有“真知”是不会有“灼见”的。没有对实际情况的真正了解,是提不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见解的。“真知”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中来。对于矿山的领导者来说,只能从“上山”中来。綦村铁矿的刘庆海同志的经验正好说明这一点。如果他不是经常“上山”,怎么能取得对定额问题、排险问题、力争低温高产问题的“真知”,又怎么能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灼见”呢?要克服领导工作中的一般化倾向,使领导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同样应该“上山”。
不仅矿山的领导应当“上山”,一切企业的领导都应当“上山”——到生产的第一线去。到那里不是走马看花,浮在表面,而是深入群众,跟班劳动,切切实实解决问题,取得经验。要全面完成抓革命促生产的任务,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就得采取这样的领导方法,发扬这样的工作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