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一把禾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5
第4版()
专栏:

一把禾穗
广西资源县金山大队地处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一九六七年开始试种双季稻。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又缺乏耐寒的晚稻良种,寒露风一吹,绝大部分晚稻失收。第九生产队试种的四亩晚稻,仅仅收得一百二十个成熟的禾穗。一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如获至宝,把这些禾穗扎成一把挂在壁上,几年来,一直把它当作“金山不能种双季稻”的“物证”。
一九七一年,这个大队进行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广大贫下中农决心学大寨人,迅速改变山区面貌。扩种双季稻的问题又一次提了出来。这时,那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又拿出了那把保存了四年之久的禾穗,说:“金山就是不能种双季稻,这一把禾穗就是证明。”
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想:在高寒山区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大面积扩种双季稻,是一场生产革命,它必然要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这场思想上的革命,就要从这把禾穗开始。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启发大家用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点重新看待这把禾穗:金山的晚稻既然可以生长出一把这样的禾穗,那就是成功的开头。把这把禾穗能够成熟的原因找出来,就是宝贵的经验。反过来,也可以从其余的晚稻未能成熟的现象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吸取反面的经验教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这一把禾穗,也就可能在大面积田地上生长出这样的禾穗。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引进耐寒的早熟品种,采用科学的耕作技术,在金山就能夺得双季稻的丰收。
坏事变成了好事,阻力变成了动力。一九七一年,这个大队双季稻面积比上一年扩大了六倍。广大贫下中农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夺得了早中稻和晚稻的丰收,粮食亩产量第一次跨过了《纲要》。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