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用南泥湾精神把南泥湾建设得更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08
第2版()
专栏:

用南泥湾精神把南泥湾建设得更好
南泥湾是毛主席亲自培育的大生产运动的样板,是我们部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象征。在林木参天的蟠龙山上,就可以看到一片美好的南泥湾风光。
战斗在这里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军垦战士、公社社员和北京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住在一条沟,同走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光辉的“五·七”道路。
粮食过《纲要》
兰州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战斗在南泥湾的东西川道里。一九七一年,这个部队的九个连队,有六个连队的粮食产量都跨过《纲要》。有一个工副业连队,在圆满完成全部队各项工副业生产任务的同时,也夺得粮食跨《纲要》的胜利。
这个连队一直担负着全部队二十二项工副业生产任务。一九七○年,他们只种了八亩水稻。去年开春,在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打农业翻身仗的高潮中,党支部向全连提出了在完成工副业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再种二百亩地,实现粮食自给的战斗口号。有人说:“我们是工副业连队,本身任务就很重,再搞农业根本完不成。”党支部组织全连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五·七指示》,从而端正了大家的认识,全连迅速掀起了一个备耕、积肥高潮。
在他们分配到的稻田中,除一部分是旱地外,其余都是荒芜多年的烂泥滩。这里积水遍地,碎石成堆,野草丛生,枯树矗立。地中央还有一条洪水沟纵贯南北。看到这种情况,有的人泄气摇头。
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大家认识到,只要拿出当年三五九旅的那股干劲,烂泥滩就会变成丰产田。他们顶严寒,冒风雪,平壕沟,移石堆。经过半个月的苦战,烂泥滩变成了好稻田。
正在水稻茁壮生长的时候,南泥湾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灾害。同志们与山洪展开了激烈搏斗,除修好了被洪水冲垮的渠堤,还把三十多亩被埋在二十多厘米厚的泥沙下的秧苗,用脸盆、饭碗挖掉淤泥,一株一株地扶了起来。接着,采取了灌水洗苗,增施追肥,使水稻返青生长。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这个连队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除完成各项工副业生产计划外,一百四十八亩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四百四十四斤,跨过了《纲要》。
开荒造良田
一九七○年五月,一支当年在南泥湾担负过生产任务的部队又来到这里。带领这支部队的是一位三五九旅的老战士。他们决心用南泥湾精神把南泥湾建设得更好。
向荒地进军的战斗打响了。刚开始,一无工具,二无耕牛,遇到了困难。部队党委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示。大家回忆起那时边区军民,坚持自力更生搞生产的情景: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衣穿自己纺纱织布,没有纸张用桦树皮代替。这些革命传统教育,给同志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坚强信心。
从年近半百的领导干部到新近入伍的战士,一起上阵,拉犁的拉犁,拖泥的拖泥。卢连长学习三五九旅劳动英雄刘顺清拣破铁皮打镢头的自力更生精神,带领战士上山砍木头,苦战两天两夜,制造了“拖泥船”,使平整水田的工效提高二十五倍。开荒中遇上雨,战士们豪迈地说:天晴加油干,小雨照样干,气死帝修反!经过同志们的艰苦奋战,开出了五百多亩水田,平整了近千亩水田,三千多亩旱地、一百五十多亩梯田也修好了。
去年,战士们又把这些新开的地统统修成了平整的水稻条田,在战胜旱、涝、雹、虫等灾害后,收获了各种粮食七十多万斤。
他们还进行了农田基本建设,修了涝能积水、旱能浇地的五个小型水库,挖出了一条长二万八千多米的灌溉主渠道。现在,这儿已是条田连片,沟渠成网。
军民齐跃进
“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南泥湾是个大课堂。在这里,许许多多的贫下中农、北京插队落户知识青年和人民解放军战士,通过学习、生产劳动和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七连原是“抗大”警卫连,现同南泥湾公社三台庄生产队住在一个山坡上。去年春天,生产队的男社员抽出去修水库和公路,送肥任务落到女社员身上。坡又陡,路又远,七连的指战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派出一个班帮助运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战斗,四十多亩地里都施上了肥。不久,七连开始插秧,稻田里积水过深,拖拉机进不去。生产队就派了三个社员带上六头耕牛,帮助连队犁田。不几天,二百多亩稻田的秧苗很快插完了。由于互相帮助,部队和生产队都不违农时,获得了好收成。
南泥湾生产队,有个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小组。机枪连党支部把这个小组当成自己连队一个编制班。连队开批判会时,请知识青年参加。新战士刚到连队,就先派到他们那里学习。他们互相帮助,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