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同工农结合的道路上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13
第2版()
专栏:

在同工农结合的道路上前进
西北农学院教授 赵洪璋
我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解放前,陕西关中地区,黄疸病、吸浆虫严重地危害着小麦的生长,亩产只有七、八十斤,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广大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这种情景,激起了我深切的同情。我当时受资产阶级“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以为只要有了优良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就可以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于是,下定决心培育抗病、抗虫、高产的小麦良种。经过学习农民经验和多年的摸索、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层层阻力,我终于培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抗黄疸病的良种“碧蚂一号”和抗吸浆虫的良种“6028”,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满以为这两个良种一定能够很快推广出去,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但是,我的想法破灭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来不管劳动人民的死活,不管科学研究的成果。“碧蚂一号”和“6028”育成以后,他们根本不予理睬。当时,我心灰意冷,精神苦闷。
正当我苦闷、徘徊、找不到出路的时候,陕西省解放了,人民政府接管了西北农学院,给我的科学研究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学院接管后的第三天,军队代表在百忙中跑了几里路,亲自到我工作的地方,了解我的研究情况,同我商量推广“碧蚂一号”的问题。遭受过旧社会欺侮和压迫的我,受到人民政府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接着,人民政府拨了一笔专款,西北农学院拨了三百多亩繁殖地,国家又在关中地区布置了一千二百多个试验点,请贫下中农对这些良种进行鉴定。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碧蚂一号”很快在陕西关中地区和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推广开来,为迅速改变这些地区的小麦低产面貌,发挥了作用,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我做的工作本来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一九五○年秋天,我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特别难忘的是,在这次大会上,我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接见,给我增加了无穷的力量。我回忆对比了新旧社会的两种遭遇,从心底里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决心遵循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必须“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的伟大教导,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使自己的立场、思想、感情来一个彻底改变,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教导说:“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事实确实如此。一九五三年春,我到一个地方调查,看到有近千亩的“6028”小麦遭到严重冻害,心里非常着急,怕将来减产,影响自己的威信,就建议贫下中农把这些小麦犁掉,改种别的庄稼。可是贫下中农不同意,他们说:“现在我们当了国家主人,为了革命,应当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小麦抢救过来!”贫下中农的话不多,对我震动却很大。我感到非常惭愧:我想的是什么?是个人的面子;他们想的是什么?是革命。经过对比,我找出了自己和贫下中农在思想上的差距,深切地感到知识分子如果不彻底改造旧思想,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就势必和贫下中农想不到一起。从此,我就更加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
“碧蚂一号”推广以后,贫下中农和我交朋友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从遥远的地方给我写信,有的跑几十里路来西北农学院找我商谈,有的还把我叫到农村去和他们共同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同贫下中农的广泛联系,是我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极好机会。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试验多么紧张,我总要经常地到农村去,广泛征求贫下中农对小麦良种的意见;向他们学立场,学思想,学生产经验,学科学种田的本领;同时,请他们到学院来指导育种工作。由于工农兵的教育,我的精神面貌逐渐发生变化,无产阶级政治觉悟有了提高,开始自觉地把所做的工作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一九五六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一九五七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我亲自听到毛主席的重要讲话。毛主席指出:“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毛主席的教导进一步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增加了我深入农村长期磨练的信心和勇气。一九五八年,我背着行装,带着毛主席著作,高兴地前往农村,拜贫下中农为师,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八个月的劳动锻炼过程中,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不断地触动着我的灵魂,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我。一天夜里,天气突变,霎时大雨倾盆而下。听到雨声后,贫下中农耽心庄稼倒伏,影响收成,便立即披上衣服,冒着大雨,赤着脚,摸黑到地里查看,这一行动,使我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我暗地里下决心,要以贫下中农为榜样,从头做起。以后,每逢刮风下雨,总要跟上贫下中农到地里走一走,发现庄稼倒伏,赶紧设法抢救。由于我决心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贫下中农也逐渐地对我了解了,熟悉了。劳动锻炼使我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如果不参加生产劳动,不和工农群众生活在一起,就不可能有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不可能很好地为工农群众服务。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成丰满的经济之果。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革命形势和在农村的劳动锻炼,使我获得了思想、业务双丰收。在与农民并肩战斗的过程中,贫下中农创造的小麦大面积丰产的先进事迹,贫下中农打破常规,在农村条件下多快好省地选育良种的方法,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譬如,我就搞不了大面积丰产,在育种中也不象他们那样敢干。我认真地学习群众的育种经验,了解他们对小麦品种的看法和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我选育新的良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碧蚂一号”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了,群众迫切期望培育出比“碧蚂一号”更能抗病、抗倒伏的高产优良品种。如何尽快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我在总结自己学习农民经验的基础上,和同志们继续深入农村,向贫下中农请教。这几年内,我们跑了几个省,一百多个县,调查了一块又一块的丰产田,学习了农业科学技术人员、贫下中农的实践经验,收集了贫下中农创造的好多种育种材料。在此基础上,与农场工人、贫下中农结合起来,采用边培育、边繁殖、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很快选育出“丰产三号”小麦良种。它具有抗倒伏、抗条锈病、抗旱涝、颗大粒饱、高产、品质好等特点。这个良种,已经在黄河中下游七个省的广大地区推广种植,进一步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我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一九五六年,尽管“碧蚂一号”在黄河中下游八个省已经扩大到五千多万亩,但一些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却诬蔑说:“赵洪璋选育的小麦良种只有群众经验,没有理论水平;当劳模可以,当科学家不行。”一些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的同志也曾对我说:“你整天和农民在一起,只能抓‘芝麻’,不会抱‘西瓜’,写不出论文来。”怎么办?回想贫下中农对小麦良种的殷切期望,重温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我说:“我根本不想当你们所说的那种科学家,只要我培育的小麦良种受贫下中农欢迎,能促进生产就行了。”我觉得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是完全必要的,问题是他们的思想不对头,脱离工农群众,把科学研究仅仅看成少数人的事,是为个人成名成家服务的。他们眼看这一着无效,就采取了压制手段,说我出外参加政治和生产活动影响了科学研究,扣压了一些县、公社邀请我参加会议的通知。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同这些错误作法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破了层层阻挠,继续深入农村,深入工农群众,同贫下中农一起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西北农学院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创办新型的社会主义农业大学,学校举办了教育革命试点班。我和广大革命教师一样,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战斗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革命岗位上。近几年来,我担任着试点班的领导和教学工作,仍然向工农兵教师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同时与贫下中农教师、农场工人和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结合,共同试验研究,又培育出了“矮丰一号”小麦良种。这个品种,高度抗倒伏,有更大的增产潜力,比“丰产三号”增产好几成,正在各地试种和推广。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几十年的育种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条伟大的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工农兵是我高明的老师,使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所以能在育种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完全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结果。我要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这条康庄大道继续前进,决不停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