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足球之乡——梅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14
第4版()
专栏:

足球之乡——梅县
广东梅县早在一九○九年就开始有踢足球的运动,被人们称为“足球之乡”。
每当工余、课余、假日、节日,在梅县常常可以看到工农兵、青少年学生们进行足球练习或举行足球友谊比赛。梅县人民体育场是梅城镇足球活动的中心。在这宽阔的绿茵场地上,每天都有足球爱好者在活动。遇上节日或假日,足球赛更为活跃,四周观众人山人海。
解放前,群众性足球运动得不到扶植和发展。全县只有六座足球场,十多个足球队。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这个足球之乡焕发出革命的青春。现在全县有二百四十七座球场,二千六百五十二个足球队。全县中、小学里,大多数年级都有足球队。在农村,一个公社足球运动的规模,比解放前全县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在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方针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锦标主义”、“技术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体育路线,广大足球爱好者树立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锻炼身体的思想,提高了为革命打球的自觉性。他们通过参加足球运动,培养了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团结互助的新风尚,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足球运动的技术水平。他们当中涌现了大批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丙村、西阳、城镇等公社的青年民兵足球队,坚持业余锻炼,球艺水平迅速提高。
在人民体育场上,每当晨曦初露,或在夕阳斜映的时分,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穿红球衣、蓝球裤的健将,在辅导一大群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他就是梅县业余足球学校的教练、老运动员张健。这些青少年是业余足球学校的学员,大多是各中、小学的学生。今年这个业余学校开办六个班,共有青少年学员一百八十人。这个学校除了集中训练之外,还采取送技术上门,分片组织培训的办法。目前,县里各个足球队的骨干,多数出自这个业余足球学校。这所业余足球学校自一九五六年开办以来,共培训青少年运动员一千六百多名,为基层培养了足球运动的教练员、裁判员等骨干五千多名,对全县足球运动的开展起了组织和推动作用。
梅县东风小学体育教师朱国优,就是业余足球学校培训出来的青年教练。他除了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给少年儿童传授足球基本技术知识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作技术指导,传思想,传作风,精心辅导,严格要求。这所小学拥有六百多名学生,二年级以上各班都有一个足球队。这些足球运动幼苗,在朱国优的精心指导下,个个精力充沛,战斗意志顽强,足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短传快攻的特点。去年以来,他们多次参加附城小学足球比赛,屡获第一名。足球队队长黄惠良,年龄刚满十一周岁。他为革命勤奋锻炼,每天清晨,带动一批少年儿童到野外跑步;课余时间,领着队员练习足球基本功。他不但较快地掌握了足球技术,而且身体健壮,学习成绩优良。
从梅城乘汽车向东走五十里,过了横跨梅江的锦江大桥,有一块大草坪,象一张青绿色地毯,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丙村公社人和大队的足球运动场。这个大队足球运动很活跃,大队有一支二十四人的足球队,各个生产队还有足球队。足球队的运动员们,在球场上是骁将,在生产上是闯将。去年,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队党支部发出围河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的战斗号召。全队社员热烈响应,足球运动员个个走在前、干在先,重担抢着挑,累活争着干,哪里工作最困难,哪里任务最艰巨,他们就到哪里去突击。在河滩上筑堤造田,需要从三里多地的九峰山上挑土。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三个多月,终于在大片沙滩上造出二百九十多亩良田,取得了当年造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好成绩。去年全大队增产粮食四十二万多斤,比前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九点七。
农村的足球运动员是如此,工矿企业的足球运动员也是如此。梅县烟厂三十五岁的业余足球队队长陈守元,参加足球活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足球场上,他既能守门,又能打中锋;在生产上,他既是安全工,又是技术革新的能手。前些时候,他带领车间工人,成功地进行了三项技术革新,使废品率大大下降,工效大大提高,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作出了贡献。
象这样生动地反映了生产和体育两者互相促进的关系的事实,在梅县是很普遍的。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