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生气勃勃的百灵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17
第4版()
专栏:

生气勃勃的百灵庙
在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草原,有一座欣欣向荣的城镇,这就是草原古镇——百灵庙。
百灵庙,建于一七○二年。这里环山临水,风景优美,地势险要。据历史资料记载,清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残酷剥削各族穷苦牧民,利用宗教迷信,搜刮民财,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喇嘛庙——百灵庙。
解放前,在封建王公、贵族、反动宗教上层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这里一片荒凉,各族人民过着悲惨的奴隶生活。这里曾流传过这样的歌谣:“千里草原阔无边,牧民生活如油煎,王爷牧主吞血汗,奸商杀人不眨眼。”解放后,红太阳的光辉照亮了辽阔的草原,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百灵庙换了新颜。
水草丰盛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是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这里的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越来越大。百灵庙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每年,这个草原上大量的畜产品都经过百灵庙收购和运往外地,各族人民需要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经过百灵庙销售和运送全旗各地。昔日的喇嘛庙已被淹没在工厂厂房的高大建筑中,商店里人群熙攘,街道上汽车来往不绝,整个城镇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这里的工业建设和生产也有了蓬勃发展。解放前,百灵庙只有几个手工匠人,根本没有什么工业生产,就连马掌、铁钉一类东西也得从外地购买。而今,这里除了一些畜产品和其它加工厂外,还兴建了农牧业机具修造、印刷、水泥、砖瓦、木器、莹石、炼铁、铁矿等厂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工业战线广大革命群众,进一步执行毛主席关于“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革新成功了许多农牧业机具,如铡草机、水泵、平地机等。一九七一年,全镇工业生产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总产值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二,同一九五八年相比,增长了两倍多。
座落在百灵庙镇东头的达茂旗水泥厂,是一九七○年才重建起来的。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百灵庙曾经建立过水泥厂。但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下,一九六二年被砍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彻底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于一九七○年自己动手重建厂房,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达茂旗水泥厂。这个厂日产水泥十多吨,有力地支援了地方工业建设和农牧区的水利建设。
百灵庙新胜街“五七”云母加工厂,是今年才兴建的。今年年初,上级把领导建设“五七”云母加工厂的任务交给了共产党员、蒙古族妇女白玉。这个出身贫苦的家庭妇女勇敢地挑起了这副担子,她带领十几名街道妇女排除万难修造厂房,刻苦学习生产技术,用很少投资,就建起了“五七”云母加工厂。现在已有一百多名街道妇女,成为这个厂的工人。
随着全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百灵庙各族人民的文化、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前,这里仅有一所专为王公、牧主、封建宗教上层的子女念书的小学。现在百灵庙有两所一千多名学生的小学,有一所蒙汉文中学。教员、学生都比十年前增长好几倍。从百灵庙到全旗农牧区公社,都建起了有线广播网,家家安上了广播喇叭。随着生产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很多人家都有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一九七一年,市场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产品的销售量,比十年前的一九六二年增长了六倍。
度过严冬的人,最感到太阳的温暖。深受旧社会苦难的草原各族牧民,无限感激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他们欢乐地纵情歌唱:
站在草原望北京,
北京的太阳暖人心;
山高水远情意深啊,
赞歌唱给毛主席听……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