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梅溪两岸撒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18
第4版()
专栏:

梅溪两岸撒明珠
进入福建省闽清山区,只见梅溪两岸的丛山峻岭中,架起了电杆,拉起了电线,一座座小水电站发出的隆隆机器声震荡着幽静的山谷。不久前还是缺电的闽清县,现在已建起一百二十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三千六百瓩。全县所有的公社、百分之九十的生产大队都通了电。这些社队利用电力兴办了粮食、饲料加工厂、粉干厂、造纸厂和小型农具修配厂,还利用电力抽水灌溉,大大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闽清县境内群山绵亘,溪涧纵横,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解放后,广大人民积极兴办了许多小型水电站,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用电和群众生活用电的需要。闽清县革委会成立后,大力支持群众办电的积极性。县革委会领导成员亲自带领技术人员爬山涉水,勘察水力资源,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全县发展水电事业的规划。地处偏僻山区的东桥公社,广大社员群策群力,在两、三年中办起三十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四百二十五瓩,使全公社十五个大队,队队有了电站。这个公社的夏村生产队只有十一户人家,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深山峡谷建成了一座发电能力为二点八瓩的小电站,使家家户户都安上电灯,装上广播喇叭。
山区的社员在办电的过程中,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充分依靠集体的力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勤俭建电站。池园公社下丰大队的山头村,全村只有二十二户人家。他们村小志气大,请来一名土技术员帮助勘察地形,大家一起搞设计,电站工程就动工了。寒冬腊月,社员们挥动镐锨,开山挖渠。渠道和机坑挖好以后,没有压力管怎么办?他们上山砍来几十根大麻竹,一根一根地接起来,以竹管代替了钢管、铁管。第一次试电时,电机转速很慢,发不出电。他们仔细地观察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只有一根下水管,水量太少,冲力不够。于是,就上山砍来麻竹,用三根麻竹捆在一块,增大了冲力,带动了电机。山头村的社员就是这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奋战三个月,建成一座小电站。
这个县的农机修造厂和各公社的农具厂,都大力支持广大群众办电。三年来,县农机厂共生产了各种型号的水轮机八十九台,电动机三百三十台,以及其他设备。许多社办农具厂生产了配电盘、架设电线的小瓷瓶等器材。县农机修造厂还组织了工人小分队,深入山区社队,帮助解决办电中技术上的困难。
小型水电站发展起来以后,闽清山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电站发出的电力,白天用来灌溉农田和加工农副产品,晚上用来照明。现在,全县增加灌溉面积一万七千多亩,旱涝保收田的面积从一九六九年的六万八千亩增加到八万五千多亩。许多社队使用脱谷、碾米、磨粉、锯板、饲料加工等机械后,解放出大批劳力,投入农业生产。去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八百九十亩,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还植树造林十万八千亩,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了三倍。一九七一年,这个县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仍然获得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四十九斤。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