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提高落实干部政策的自觉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19
第2版()
专栏:思想评论

提高落实干部政策的自觉性
唐生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主席一贯重视干部问题,把培养干部、使用干部当做重要的战略任务;不论是老干部、新干部,都看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他们同样的关心和爱护;对于犯错误的干部,历来主张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他们认识错误并有了改正错误的表现之后,合理安排,正确使用,团结他们共同做好工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运动深入进行到现阶段,进一步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正确使用犯过错误的干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目前,在使用犯过错误的干部的问题上,有些单位的领导,存在着“慢慢来,等等看”的思想。他们所以要“慢慢来,等等看”,就是怕使用犯过错误的干部,搞不好自己有责任。
他们一怕使用犯过错误的干部将来再犯错误。毛主席说:“要允许干部犯错误,允许干部改正错误。”对于初犯错误的干部,应当抱这种态度;对于再犯错误的干部,也应当抱这种态度。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犯错误是难免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人们的思想认识如果不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也就是犯错误。同时,人的世界观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彻底改造的。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取得了经验,可能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但在另一个问题上,还有可能犯错误。因此,对于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领导上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继续提高他们的路线斗争觉悟,使他们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即使他们在工作中又犯了错误,也应该允许他们在实践中继续改正错误。
当然,对于犯过错误的同志本人来说,决不能以为错误难免,就掉以轻心,而应当谦虚谨慎,认真接受过去犯错误的教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力争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他们二怕使用某些犯过错误的干部,被说成是“走老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谓“走老路”不“走老路”,并不在于是用老干部还是犯过错误的干部,是让他们担任原来的职务还是新的职务,而是在于他们执行什么路线。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育,如果仍然坚持错误的路线,那就是地地道道的“走老路”。相反,过去犯过路线错误的同志,真正接受了教训,增强了“免疫力”,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这正是重新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合理安排、正确使用这样的干部,正是落实了党对犯错误干部的方针和政策,决不是什么“走老路”。
为什么在使用犯过错误的干部的问题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呢?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是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而是从个人的利害得失出发来考虑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这是中央和各级领导者的重要的责任。”各级领导同志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提高执行毛主席干部政策的自觉性,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早在三十多年前,毛主席就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九六四年,毛主席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这是我们选拔和使用干部必须遵循的唯一正确的原则。凡是符合毛主席提出的标准的干部,不分新老干部,不论是犯过错误还是没有犯过错误的干部,都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每个干部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正确使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考验和锻炼,能够担任领导工作的,应当放到领导岗位上去;根据精兵简政的原则,不需要担任领导工作的,可以做其他的工作,或者到基层去锻炼。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从来都是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可以在这个地区工作,也可以调到另一个地区工作。总之,应当使一切愿意为人民服务、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干部,各得其所,让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