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19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非关税壁垒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所设置的各种障碍,叫贸易壁垒。贸易壁垒可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谓关税壁垒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使进口商品在本国的售价大大超过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的价格,从而难以销售。但是关税壁垒常常不足以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设置了各种非关税壁垒。经常采用的办法有:数量限制、进口许可制、征收各种国内捐税以及包装、装潢条例、安全标准、过严的卫生标准、复杂的海关手续、政府对贸易的管制等等。
关税普遍优惠制
“关税普遍优惠制”是针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行高关税壁垒并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实行歧视其他国家的关税优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要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实行单方面的、普遍的关税减免,即所谓“关税普遍优惠制”。第二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曾通过了“关税普遍优惠制”的决议。但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未认真贯彻过这项决议。
顺差和逆差
“顺差”与“逆差”,通常是用于表明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盈亏情况。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出口超过进口部分称为“顺差”,也叫“出超”;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进口超过出口部分称为“逆差”,也叫“入超”。
国际收支方面的“收”大于“支”或“支”大于“收”的那一部分,同样称为“顺差”或“逆差”,但“支”大于“收”的那部分,有时也称“赤字”。财政预算上“支”大于“收”的差额,习惯上都叫“赤字”,不叫“逆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