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地位变了,继续革命的精神不变——记回乡知识青年韩志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24
第2版()
专栏:

地位变了,继续革命的精神不变
——记回乡知识青年韩志刚
胸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理想和与工农相结合的坚强决心,贫农的儿子韩志刚高中毕业以后,毅然回到渭河北岸自己的家乡——陕西省兴平县西吴公社北马大队,投身到了农村三大革命斗争的急风暴雨中。自那时以来,整整十五个年头过去了。
十五年来,同祖国广大农村一样,北马大队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这个年年遭灾的落后大队,现在变成了兴旺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陕西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普通的知识青年韩志刚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优秀领导干部。现在,他除了担任北马大队党支部书记外,还是中共兴平县委的副书记。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改变了北马大队的面貌,培养了韩志刚这样的新的一代。北马大队和韩志刚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
韩志刚回到农村以后,真诚地拜贫下中农为师,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不仅学会了种庄稼的“十八般武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贫下中农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品德。
韩志刚回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长。一上任,他就把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老贫农参谋部”,请老贫农们为搞好全队的革命和生产出主意、想办法。一九五八年他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又进一步把“老贫农参谋部”扩大到整个大队,定期向贫下中农“汇报家常”,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从贫下中农身上汲取政治营养。
七十多岁的老贫农牛虎,在旧社会受了半辈子的苦。他被选进“老贫农参谋部”以后,不仅给韩志刚出了许多主意来搞好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同时还用自己热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来推动韩志刚前进。劳动时他拣最脏最累的活干,休息时他看见什么不合适的就要管。有一次,牛虎来到大队饲养室,发现饲养员铡的草太长,就批评说:“常言道寸草三刀,你这草铡得这么长,牲口咋吃?”
饲养员不服,回答道:“大伯,不碍你的事,你管那么多干啥?”牛虎理直气壮地说:“为集体谋划好事,干社会主义,这种事咱不能不管!”他终于说得饲养员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把草铡短。
牛虎和饲养员的这场争论,恰好被来到饲养室的韩志刚听见。他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干部,只要永远学习老贫农这种对革命极端认真负责的精神,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任务也能完成。
在担任北马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韩志刚处处关心贫下中农的生活,随时注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许多贫下中农的事,他挂在心上,记在日记本上。
贫农杨大娘,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了,只剩下她一个人,是队上的“五保户”。韩志刚经常到杨大娘家问寒问暖,从灶里烧的,炕上铺的,身上穿的,都关照得体贴入微。为了让大娘晚年生活愉快,韩志刚和大伙一起动手给大娘盖上了新房。这位在旧社会饱经风霜的贫农老大娘一见韩志刚就激动地说:“我老婆子能有今天,全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
多年来,在北马大队党支部大会上,韩志刚总是把关心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生活作为一项战斗任务提出来,发动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认真讨论和解决。他经常说:“要关心群众生活,让群众从心里感到党和毛主席的关怀,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更好地团结起来干革命!”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肯下苦功夫,舍得花笨力气。”回顾十五年来走过的道路,韩志刚深刻体会到这样一点。
他刚回到农村时,北马大队还很穷。村南七百多亩盐碱滩上,庄稼稀稀落落,刚能收回种子。社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向国家贷款。韩志刚接任大队长时,大队的一些队干部发愁说:“这个家叫咱们咋当啊!”韩志刚却乐哈哈地笑着说:“共产党员还能让穷吓倒!”他组织干部和社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用王国藩合作社的“穷棒子”精神教育大家,提高大家改变北马大队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力量。
根据“老贫农参谋部”的建议和贫下中农的讨论,大队党支部决定改变北马大队的落后面貌,首先从开沟排水改造盐碱地开始。这年春节刚过,韩志刚就带领社员来到了胭脂河畔。西北高原的初春,仍然是寒风凛冽,水面上结着一层冰。韩志刚把棉衣一脱,裤腿一挽,跳进了冰水里,向胭脂河挖开了第一镢。在韩志刚的带动下,社员群众挖泥、挑土、运石,干得热火朝天。由于过于疲劳,韩志刚的胃病和疝气病发作了。他脸色煞白,呕吐不止,黄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大家劝他休息,他笑着拒绝了,还是一镐镐,一锹锹,坚持干着。韩志刚干社会主义的这股犟劲,激发了群众更加高涨的劳动热情。沟渠修好了,还打了三十多眼机井。有了淡水的浇灌、排碱,第二年,这块地种的玉米、红薯获得了高产。
到一九六○年,北马大队成了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单位,韩志刚也当了模范,来到北京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极大地鼓舞了韩志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韩志刚立即积极响应。从这时起,他处处以大寨的贫下中农和陈永贵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大寨的经验,在北马掀起了一个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高潮。这一年北马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上升到七百斤,棉花亩产过了百斤大关。
一九六九年,韩志刚作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的代表出席了省农业会议。面对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他的心潮翻腾不息。他回顾北马走过的道路,感到这几年来虽然革命生产有所前进,但是,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上始终没有突破老习惯、老经验、老办法、老耕作制度的束缚,使粮食产量长期停留在七百斤上下。而生产的不能进一步发展,归根结底是“老思想”在作祟。他决心以思想上的革命,推动生产上的向深度和广度的进军。一回到北马,他就和干部、社员一起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发动群众认真总结经验,带头破除因循守旧的“老思想”。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规划,主要是在肥料、土壤改造、耕作制度改革上下功夫,依靠集体经济力量,自力更生地发展农业机械化。这一年冬天,韩志刚和社员一起打成了一口口含有氮肥的“油水井”,修成了输送“油水浇地”的渠道,自己动手试制成功了小型水泵、脱粒机、饲料粉碎机等多种农业机械,实行新的耕作方法。一九七○年,北马大队粮食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平均亩产增加到九百零九斤,跨过了“长江”。
(三)
十五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韩志刚和北马大队的干部社员粉碎了阶级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抵制了党内机会主义路线一次又一次的干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韩志刚从中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
一九六一年春天,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三自一包”的黑风刮到了北马大队。一小撮阶级敌人在旧县委个别人的支持下,阴谋破坏集体经济,攻击北马大队的集体养猪场“办糟了”,必须“立即解散”。
阶级敌人要砍掉集体的养猪场是不奇怪的,但韩志刚没有想到党内竟也有人支持。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毛主席的教导使韩志刚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他鼓励贫下中农说:“咱们是照毛主席的话做的。不让办集体养猪场,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咱们要坚决顶住!”他亲自带领民兵在猪场附近巡逻放哨,发动贫下中农对破坏养猪场的言行进行斗争。一个反革命分子溜进猪场进行破坏,当场就被群众揪住。阶级敌人破坏集体经济的阴谋失败了。这时,旧县委的一个“工作组”又来到了北马大队。这个“工作组”执行了刘少奇一伙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开始时直接召开群众大会,要干部和社员解散养猪场,但没有人听他们的话。于是他们又向韩志刚进行个别“动员”。
他们说:“解散养猪场是上级的决定,你是党员,希望你带头!”
韩志刚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正因为我是党员,我就只能带头搞社会主义,绝不能带头搞资本主义!”
他们又威胁说:“对上级指示采取这种态度,你这模范咋当?”
韩志刚不等他们说完就愤怒地说:“如果社会主义都丢了,我还要这个模范干什么?不管你们怎么决定,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北马的集体养猪场是办定了,现在要办,永远要办下去!”
就在这一年中,北马大队的养猪事业不仅没有受挫折,还进一步得到了发展,集体养猪场的生猪存栏数由一百多头增加到五百七十头。这件事深深教育了北马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也教育了韩志刚。他坚信,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走向社会主义的灿烂前程。
一九六二年,和刘少奇一类骗子复辟资本主义的妖风相呼应,兴平县的一小撮阶级敌人跳出来闹单干。为了给阶级敌人以迎头痛击,进一步壮大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韩志刚充分发动群众,在短短几个月内办成了三件事:扩大饲养室,盖成了二十三间新房;购买了七辆崭新的胶轮大马车,每个生产队一辆;铺架了一千三百多米长的高压电线,使北马大队的机井上装起了电动水泵,副业加工作坊里架起了小型电动机器,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韩志刚领导社员办的这三件大事,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生产,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韩志刚受到更全面的锻炼,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动初期,在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影响下,北马大队的一小撮阶级敌人煽动少数不明真象的群众夺了他的权。但是,北马大队的绝大多数群众都支持韩志刚,推选他站出来领导革命和生产。韩志刚牢记毛主席关于正确对待群众的一系列教导,主动到反对自己的那部分群众中去检查错误,从而粉碎了阶级敌人挑动群众斗群众的阴谋。大队成立革委会、党支部时,社员、党员一致选他为革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从那以后,韩志刚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和毛主席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团结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干部和百分之九十五的群众,壮大了革命力量,孤立了阶级敌人。
(四)
十多年来,韩志刚一直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来,韩志刚进一步提高了认真读书的自觉性。他更加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还选读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不断增强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能力,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一九七一年,北马大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又取得了新的成绩,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一百六十斤,棉花亩产一百一十斤以上。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韩志刚清楚地认识到,要特别警惕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因此,党支部以反骄破满为中心进行了开门整风。韩志刚亲自到贫下中农家去征求意见,在大会上带头检查自己的缺点,反复动员群众给他提意见。当时,附近各县农村正在认真学习北马大队的先进经验,每天都有许多人到北马大队参观。一天,邻县一位韩志刚的老熟人来北马大队参观,看到群众给大队领导贴的大字报后,把韩志刚拉到一边悄悄问是怎么回事,韩志刚说:“犯骄傲了!”那位熟人劝韩志刚说:“现在是大家向你们学习的时候,这样搞行吗?”韩志刚笑着说:“有啥不好呀?干社会主义,就是要敢揭矛盾,敢扬家丑,才能大踏步前进嘛!”
通过整风,韩志刚和大队的其他干部进一步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精神面貌出现了新的变化。
去年冬天,韩志刚担任了中共兴平县委副书记。他职务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地位变了,继续革命的精神不变,除了每月定期返回北马大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一有时间就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走到那里劳动到那里。在劳动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今春下了大雪,贫下中农根据往年的经验,向韩志刚建议踩雪施化肥,促使小麦“胎里富”。韩志刚听后,立即向县委作了汇报,得到县委同意后连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布置,会后又带领县委机关干部三百多人冒着风雪,把二百多万斤化肥送到生产队,使各队在第二天全部把化肥施入了麦田。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