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深山密林办学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29
第4版()
专栏:

深山密林办学忙
毛主席教导我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云南生产建设部队某部新战士——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思想感情逐渐和老战士打成了一片。这时候,他们对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强烈地感受到边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多么需要有文化的青年为之贡献力量。住于西双版纳深山密林中的某部四连知识青年胡文娟,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一九七○年年底,胡文娟被调到了这个新建的连队。一次,在劳动休息的时候,她听到许多老战士议论说:“咱这儿还没有办学校,可孩子们却越来越大了,不能及时受教育,这真是个大问题呀!”夜里,胡文娟老在思考这个问题。她想,孩子们这样荒废下去多可惜呀,我难道不应该学习金训华同志的革命精神,利用休息时间,教他们识一些字吗?第二天,她把这个想法报告了党组织,得到领导同志的热情支持。接着,她找来一些白纸,裁订成练习本,用一块油毡硬纸,做成简易黑板,并把一间暂不使用的草棚打扫干净。就这样,她带头办起了这儿的第一个业余识字班。
消息一传开,附近的老战士都把自己的小孩送来上课。每天晚上,连队的政治学习刚一结束,草棚里就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胡文娟坚持在劳动之余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她把一天的疲劳忘得干干净净。
不久,她发现孩子们上课时精力不那么集中了,缺课的现象也开始发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胡文娟到孩子们的家里,挨个进行访问,家长们告诉她说:你白天参加劳动,夜晚还要加班讲课,时间长了,身体会累垮的;再说,孩子们年龄都比较小,每天晚上熬夜也受不了。原因找到了,她就跟家长们商量,又得到领导的批准,决定把上课时间改为每天午饭之后,并且每星期增加一小时文体课。于是,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重新高涨起来。
随着部队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完善,这儿的小学校正式成立了,胡文娟仍担任一个教学班的工作。她遵照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的教育方针,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建议学校再次调整作息时间,改为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她除了教育孩子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经常组织他们拾柴火,编草排,打扫环境卫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工作越来越走上正轨,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入了学。可是,胡文娟并没有以此为满足。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关怀下,她办起了速成扫盲识字班。每天夜晚,草棚里重新透出明亮的灯光。这是胡文娟在教不识字的老战士学文化。这些在旧社会被剥夺了学习机会的老战士,在速成扫盲班里学习,进步很快。他们提笔写道:感谢新社会,感谢共产党,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