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好作风带来新气象——福建省龙海县角美公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04
第4版()
专栏:

好作风带来新气象
——福建省龙海县角美公社见闻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福建省龙海县角美公社,听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干部思想作风的建设,对于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对于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是多么重要啊!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锦宅大队党支部书记黄银葵,是土改时期的老干部,工作热情,埋头苦干,就是遇事和群众商量少,头脑里缺少辩证法。他学习大寨事迹后,干劲很大,决心领导全队迅速改变锦宅面貌。
一九六五年,黄银葵听说矮秆稻种能增产,就动员全大队百分之百地种上了,因为劳力、肥料和技术跟不上,每亩反而少收了百把斤。一九六六年,他看到人家搞两熟变三熟,就把全大队的水田全部改为三熟制,因为劳力紧张,水源缺乏,不但当年收成不好,还影响了第二年春插。为了解决肥料问题,他在大队搞起“千头猪场”,因为脱离实际,搞了一阵子也垮了。
接二连三的挫败,使黄银葵十分苦恼:为什么努力要变变不了,想快反而慢了呢?
一九六九年九月,大队党支部开门整党,群众给黄银葵提了许多意见,最尖锐的一条,就是说他工作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凭想当然办事。群众的批评,触及了他的灵魂。在群众帮助下,经过学习,他总结了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深认识到:离开党的群众路线,脱离广大群众,脱离客观实际,就要处处碰壁,一事无成;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战胜困难,改变大队的落后面貌。黄银葵听取广大贫下中农意见,先着手解决水利问题。他把引九龙江水灌田的规划和困难向群众交底,向群众请教战胜困难的办法。贫下中农一听到引水上山,非常高兴,千方百计为实现工程计划尽力。修水利、架渡槽需要大量的条石和板石。大队没有石工,到外地去请师傅,要花很多钱。黄银葵和大伙一商量,就有了解决困难的办法。他们把锅灶搬到山上,搭起草棚,学习打石。两年共打了两千多方石块,满足了建渡槽和修水渠的需要。
起吊过水槽,是这项水利工程最艰巨的任务。要把四米多长、近千斤重的石板渡槽送上七米多高的桥墩上,需要铁链滑轮,可是一时弄不到这种起吊工具。怎么办?黄银葵在工地上召集贫下中农开“诸葛亮会”,办法很快就有了:他们用木头搭起井字架,让水槽沿着井字架的横杆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大家把这种办法比喻为“蚂蚁顶泰山”。然而,用这种办法比较慢,一天才能吊四个槽,不能适应整个工程进展的速度。黄银葵和社员们商量,又研究出了一种搭“过山跳”的办法,直接把水槽架在石墩上,这样一天可以安装二十二个水槽,大大加快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人心齐,泰山移,依靠群众出奇迹。经过两年的奋战,锦宅大队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建起了十二个电灌站,架渡槽,打隧道,开凿盘山渠道,使九龙江水穿过七个山头,翻过八道坡,流进了锦宅大队的大片“望天田”,全大队每人有了一亩旱涝保收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黄银葵进一步看到了人民群众无限的创造力。他紧紧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许多过去没有办成的事,很快就办成了。现在全大队普遍推广了矮秆良种;一部分有条件的土地改成三熟制;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四百多亩;集体养猪场也办得越来越兴旺。
结合实际做好政治工作
前几年,石美大队领导班子的一部分人对于政治和生产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推行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在全公社颇有名气,但生产却不如别的大队。
一九七○年春天,在整党运动中,石美大队部分党员认真地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石美大队的政治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什么精神没有变成物质?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等教导,深刻认识到: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形式主义做法,不但搞不好生产,而且不利于革命。政治工作只有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打击敌人,教育和团结人民,提高人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精神才能变成物质。
从此,他们有的放矢,紧密结合三大革命的实际做政治工作。一次,一个富农分子放牲畜践踏了集体的庄稼,被社员揭发,他便买了一包香烟送给一位大队干部,企图拉拢讨好,蒙混过关。大队党支部便把这包香烟当成阶级教育的活教材,打击了阶级敌人,教育了广大群众。同时,在大队举办了阶级教育展览馆,把解放以来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画成图片,让干部、社员参观;并且请老贫农回忆阶级斗争史,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群众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
石美人多地少,打算围港造田。有人怕工程大,太艰苦。党支部带领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鼓舞了群众的决心和信心,造出良田六十亩。十四队的一些社员,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毒害较深,经常弃农经商。以前,这个队从未结合这件事对社员进行过思想教育。在大队党支部的帮助下,这个队的干部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打击歪风邪气。经过教育,风气就慢慢地变了。现在社员处处关心集体,生产越搞越好。
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几年前,洪岱大队的干部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个大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成了全公社出名的“老大难”。
后来,长工出身的魏成同志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回顾了本大队的斗争实际,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深刻认识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是件小事,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要领导社员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改变洪岱的落后面貌,光动嘴巴不行,还要带头实干。他工作再忙也不忘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魏成对队里情况更熟悉了,对改变队里的落后面貌心里更有数了。他从群众中了解到,要改变洪岱十年九旱的局面,必须先解决水的问题。在兴建水利工程中,魏成专拣重活、难活干,哪里最艰险,他就出现在哪里。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基干民兵,建抽水机站的下水池。水池刚刚挖好,就碰上下雨。魏成冒着大雨,带领着几十个社员,紧张劳动一个通宵,把水池全部砌上了石头。虽然每个人都成了泥人,但大家却乐呵呵的。他们说:“干部跟我们一起干,再苦再累也心甜!”修水利需要大量的石头,魏成就跟着大家在山上安营扎寨,学习采石,终于练出了一套打石本领。他们打出了一千多方条石和板石,满足了水利工程的需要。
就这样,经过几年苦战,全大队自力更生兴建电灌站,架起石渡槽,开凿引水渠道,把九龙江水引上了洪岱大队的五座山头,扩大灌溉面积二千多亩,实现了一人一亩旱涝保收田,结束了洪岱“十年九旱”的历史。
魏成的模范行动带动了整个大队。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这个大队的党员干部中蔚成风气。全大队干部误工补贴只占社员工分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八。干部的思想作风革命化,促进了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